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 > 正文
2019-08-23 17:10:59 下載試卷 標簽:滬教版數學 五年級上冊 數學教案
Ⅲ:教學反思
復習部分設計的三個內容,既是對前期知識的一個鞏固,又是對新授知識的一個鋪墊,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對前一階段的知識學習的較為扎實,同時也為新授部分的學習有了一個較好的準備。通過同桌互說對應的底和高以及獨立作高,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了練習的機會,而不是落在少數人的 身上,學生的積極性都很高。
在新知的探究過程中,讓學生運用提供的工具,比較兩個圖形的大小,驗證自已的猜測正確與否。在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我發現,大多數學生都想出了兩種方法,一種就是三年級時學過的數格子的方法,比較出兩個圖形的大小,另一種方法就是從平行四邊形的一個頂點向對邊作高,沿著這條高剪下,平移到另一邊拼成一個長方形,再把兩個長方形重疊在一起比大小。這時候,學生對于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學過的長方形”的目的純粹只是為了比較圖形間的大小,而對于平行四邊形與轉化后得到的長方形各部分間的關系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通過提問:剪拼后得到長方形的長和高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哪些部分的長度,把問題引向深處,學生 通過觀察、對比后進一步感知剪拼后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底,剪拼后得到的長方形的寬就是原平行四邊形的高,在此基礎上我再次提問,原平行四邊形通過剪拼后,面積有沒有發生變化,從而由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 積計算公式。在整個探究新知的過程中,學生學得積極主動。
練習設計分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的練習是在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后的一個鞏固練習。在反饋時,我刻意收集學生中的兩種不同的解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主動發現平行四邊形有多組對應的底和高,所以有不同的解答途徑。這一練習的設計既是對平行四邊形計算公式的鞏固,同時也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在計算平行四邊形時,關鍵是要找準對應的底和高。由于時間關系,第二層次的練習,我把它臨時刪除了。第三層次的練習,是通過這節課學到的知識解決上節課遺留下的問題。在演示小棒圍成的平行四邊形變形的過程時,我只是進行了單方向的演示,最好把平行四邊形的變形過程全部演示一遍,然后再讓學生解釋它們的大小在發生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相關鏈接:小學1-6年級各個版本數學教案匯總
奧數網提醒:
新學期軍訓、分班卷、課本同步試題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