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二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3-12-20 11:37:59 下載試卷 標簽:教學建議 教學方法 教學論文
這樣的活動是在切實教孩子學習觀察,不是最終追求一個寫話結果,所以教師要把重點放在過程指導上,怎樣觀察,如何示范,在分組體驗前要及時布置觀察任務,指導和跟進小組活動,活動過程教師要做周密安排,確保活動的有效開展。類似這樣的體驗一學期要搞一到兩次,教會學生細致觀察。
第六單元培養優秀品質
1.在對比中體悟,感受人物優秀品質。
因為對比中更顯人物品質──
21課《畫家和牧童》呈現了幾處對比,是否能捕捉到:
大家一致的稱贊和小牧童不同的聲音;
小牧童源于生活的觀察和大畫家憑借想象的畫作;
戴嵩的名望和他謙虛的態度;
23課《三個兒子》中,有兩處:一處是三位媽媽對兒子的不同評價,另一處是三個兒子看到媽媽提水的不同表現,這也正是老爺爺說只看到一個兒子的緣由所在。
24課《玩具柜臺前的孩子》中,也有幾處,柜臺前的孩子對玩具表現的的喜愛之情“目不轉睛、興奮、專心地盯著小汽車”,可是當售貨員阿姨建議買給他時,他卻搶著說“我只看看,不要媽媽買”,然后“拉著”媽媽離開。這些對比可感受什么?
教學時可引導學生細致的對比體會,感受人物品質。
2.適時補白,體會心理。
繼續在學文時通過補白,體會人物的所思所想。如22課《我為你驕傲》,小男孩打破玻璃后的復雜心情──忐忑、內疚、不自在,或者抓住小男孩賣報紙攢錢的過程,捕捉其中一處,引導補白。感受這是一個真誠善良,敢于擔當的孩子。
我的建議是,抓一、兩處,駐足想象,細細體會,切不可蜻蜓點水、面面俱到,要深挖洞,促理解,訓練思維,發展語言。
3.練說復句,豐富語言表達形式。
本組教材在語言表達方面,較多的運用了關聯復句,例如“一就”“像又像”“既又”邏輯關系清晰,表達準確,是學習語言的極好范例。教師要善于指導孩子不僅讀好,而且學習仿說,甚至仿寫相關句式。
另外,還有一些描寫細致的語句和段落值得學習仿寫,例如P98《畫家和牧童》“他一會兒濃墨涂抹,一會兒輕筆細描,很快就畫成了”;P107“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一會兒一會兒”“一個一個另一個”這樣分別進行細致刻畫的表達應引導學生仿說仿寫。可以與課堂片段素描結合起來,例如觀察“一位同學讀書的樣子”──“一會兒緊蹙眉頭凝神思考、一會兒圈圈點點寫下感受”;可以與情境活動結合起來,如“課間活動”“小組值日”“木頭人、掰手腕游戲”等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語言、學習表達。
4.學文后談收獲。
也就是課后小結,這樣的梳理非常重要。剛開始可以教師梳理。小結要盡量從識字學詞的基本任務中解脫出來,可以是人文角度、也可以是語言的收獲(典型詞句),一點一滴均可。培養孩子回顧課堂、及時梳理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形成自覺,每天扣問自己在主題和語言表達上究竟有哪些收獲,達到一課一得或幾得。
5.口語交際──大家都來幫幫他。用好文本情境,可以結合自己班級的情況把情境更真實的展現出來,(你是本周檢查班長,面對沒有戴紅領巾、或沒完成作業的好朋友怎樣對待?)討論做誠實、守信、盡責的人。
第七單元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
學習本組課文,要引導孩子把目光和思考落在怎樣看問題、想問題、最終解決問題上。這應是孩子成長中很有意義很有價值的思考之旅。
25課《玲玲的畫》,借玲玲修改畫作的事闡釋了一個“動腦筋將壞事變好事的道理”;文中發生了糟糕的事,爸爸啟發玲玲怎樣想?
26課《蜜蜂引路》,列寧依據對蜜蜂的觀察準確地找到養蜂人的家,列寧怎樣觀察、怎樣思考?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27課《寓言兩則》兩位種田人的想法錯在哪里,帶給我們什么啟示?
28課《丑小鴨》,經歷苦難的丑小鴨最終成長為一只漂亮的天鵝,有人說如果他不離家出走,一直在鴨窩里也會長成一只天鵝。從外形上我們并不否認,但是如果一直在鴨窩里,他能長成一只真正的天鵝嗎?──這也是在引導怎樣深入看問題、想問題。
不要認為孩子小,還討論不出什么結果,要給思考的機會,期待他們成長。
1.增加聽寫練習。
聽寫訓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組一些意味深長的語句,學文后應該安排聽寫,便于集中精力,提升書寫速度,感受句子結構、關注語言表達。
2.加強語言訓練。
點擊下一頁查看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