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事:伏爾泰創作經歷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11-15 20:06:48

名人故事:伏爾泰創作經歷
伏爾泰(法文:Voltaire,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本名弗朗索瓦-馬利·阿魯埃(法文:Franois-MarieArouet),伏爾泰是他的筆名,法國啟蒙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
伏爾泰是十八世紀法國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泰斗,被譽為“法蘭西思想之王”、“法蘭西最優秀的詩人”、“歐洲的良心”。主張開明的君主政治,強調自由和平等。代表作《哲學通信》《路易十四時代》《老實人》等。1778年5月30日逝世,享年83歲。
家庭背景
伏爾泰出生在巴黎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是家里五個孩子當中最年幼的孩子(最后只有三個孩子存活下來)。父親弗朗索瓦阿魯埃是一位法律公證人,后任審計院司務。母親瑪莉瑪格麗特杜馬來自普瓦圖省的一個貴族家庭。伏爾泰先后在巴黎耶穌會和路易大帝高中接受教育。
伏爾泰中學畢業后,父親曾送他進了法科學校,希望他將來能成為一個法官。但是,伏爾泰希望做個詩人,為捍衛真理而“面臨一切,對抗一切”。因此,他很少上學聽課,卻經常寫一些諷刺即景詩。他擅長于以機智的諷刺來抨擊社會丑惡。他說:“笑,可以戰勝一切,這是最有力的武器。”
成長經歷
在高中時期,伏爾泰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臘文,后來更通曉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和英語。
1711年至1713年間他攻讀法律。投身文學之前,伏爾泰還為法國駐荷蘭大使當過秘書,并與一名法國女子墮入愛河。兩人私奔的計劃被伏爾泰的父親發現,被迫回國。
1715年,伏爾泰因寫詩諷刺當時攝政王奧爾良公爵被流放到蘇里。
創作經歷
1717年,他因寫諷刺詩影射宮廷的淫亂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獄關押了11個月。在獄中,伏爾泰完成了他的第一部劇本,關于路易十五的攝政王,菲利普二世(奧爾良公爵)的悲劇《俄狄浦斯王》(dipe)。在這部作品中,他首次使用了“伏爾泰”作為筆名,這名字來自他法國南部故鄉一座城堡的名字。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