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7 10:00:00
請大家看,連接小明家、商店、學校三地,近似一個什么圖形?連接小明家、郵局、學校三地,同樣也近似一個什么圖形?那么走中間這條路,走過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走旁邊的路走過的路程實質上是三角形的另兩條邊的和,根據剛才大家的判斷,走三角形的兩條邊的和要比第三邊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這樣的關系呢?
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三、實驗探究
1、剪出下面4組紙條(單位:cm)。
(1)6、7、8。 (2)4、5、9。
(3)3、6、10。(4)8、11、11。
用每組紙條擺三角形。
請大家隨意拿三根來擺三角形,看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1)(4)能擺成三角形,(2)(3)不能擺成三角形。
2、進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況下擺不成三角形。 請不能擺成三角形的同學說出不能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長度。
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擺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尋找原因,深入思考。
再請能擺成三角形的學生匯報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擺成了三角形。 學生匯報。
3、師生歸納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三、鞏固練習
1.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三條邊的一個規律,你能用它來解釋小明家到學校哪條路最近的原因嗎?
2. 請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五6題
四、反思回顧
在這節課里,你有什么收獲?學會了什么知識?是怎樣學習的?
五、布置作業:練習十五7、8題。
板書設計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最短,這條線段的長度叫做兩點間的距離。
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課題: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內容:教材63-64頁例5.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三角形角和邊的特征,會給三角形分類,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種類特征,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自我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會按角和邊的特征給三角形分類。
教學難點:區別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1、出示銳角、直角、鈍角。
提問:①同學們,還認識它們嗎?②你知道它們之間的大小關系嗎?③如果我在這些角上加上一條線段的話,那變成什么了呢?
2、出示加一條線段,變成了三個三角形。
提問:①請你認真觀察,這三個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三個角,三條邊。)②那這三個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角的大小,邊的長短都不同。)③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征,但他們也有許多不同之處,下面我們就根據不同特點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