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7 10:00:00
3、導入新課。
師:我們大家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來簡單,但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用處,看來生活中的三角形無處不在,三角形還有些什么奧秘呢?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三角形的認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征。
請你畫出一個三角形。邊畫邊想: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組織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點? 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
反饋,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引導:大家對三角形的特征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么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1)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3)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
(4)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5)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閱讀課本:課本是怎樣概括三角形的定義的?你認為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1頁上的三角形。提問:這是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嗎?在這個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底和高嗎?
4、為了表達方便,用字母A、B、C分別表示三角形的3個頂點,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例3:用3根小棒擺三角形,用4根小棒擺四邊形,看看各能擺出幾個?(小棒的長度都一樣。)你發現了什么?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 提出問題。
出示教材第61頁插圖:圖中哪兒有三角形?生產、生活中為什么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
2、實驗解疑。
下面,請大家都來做一個實驗。
學生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有什么發現?
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P60做一做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進一步的認識?還有什么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六、作業
完成練習十五1、2、3題。
板書設計
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
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
特性:穩定性
課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教學內容:教材62頁例3、4.
教學目標:
1.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
2.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系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系。
教學難點:對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邊的判斷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創設情境
1.出示:課本62頁例3情境圖。
(1)這是小明同學上學的路線。請大家仔細觀察,他可以怎樣走?
(2)在這幾條路線中哪條最近?為什么?
2.大家都認為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么原因呢?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