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興趣 (3)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5-21 15:53:42

真正的閱讀時文本閱讀和生活“閱讀”并駕齊驅的。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情趣,挖掘閱讀潛能,增大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做知識的駕馭者,做生活的有心人,做情思的捕捉者,這樣寫出的文章才能真情流露,一蹴而就。
三、烹調“菜肴”
一盤色香味俱全的佳肴絕不可能是食材以及調味料的簡單堆砌,作文也是一樣。這也就是為什么有的同學寫出來的是美文而有的則是記流水賬。
(一)、好的開頭已是成功的一半
“文題善,佳作半”。看文先看題,擬題是作文的一項基本功。作文題目的擬制不但可以體現出學生語言的技能,也可以反映出學生思想認識水平的高低新奇。醒目的題目,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如“這里的港灣靜悄悄”頗有新意,耐人咀嚼回味。看到題目,讓人聯想到有關“家”的一句平常而精妙的比喻:家是避風港,家是安樂窩,仔細品味,使你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寧靜、溫馨與美好。看到如此引人入勝的題目已經是一個磁場吸引著讀者,如若此時我們再設置“一扇門簾”或“一道屏風”,讓讀者對你的文章充滿好奇,急切的想要揭開你留下的那道懸念,這樣精彩的開頭肯定會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充實的內容會讓文章更加精彩
平時的積累是寫作時的寶庫,提取信息并準確運用是此刻的關鍵。如果平時積累的材料沒有再作文中運用,學生也會慢慢喪失積累的興趣和熱情。所以,要求學生每次寫作文時都要把平時的積累本放在手邊,養成使用材料的習慣,從而很好地杜絕了部分學生寫作前不思考,信馬由韁,寫到哪算哪的不良寫作習慣。
寫作的文體很多,但在練筆時應該淡化文體,靈活的運用記敘、說明、議論、抒情等表現手法,無論是立意、構思、用詞、造句都要求開闊思路,自由表達,發展求異思維能力。曾聽一位老師上一堂肖像描寫的作文課,讓我為之一振。他讓學生“找爸爸”。他讀出一位同學的文章后居然有五六位同學說這是自己描寫的爸爸,再讀一篇居然無人“認領”,結果同學們哄堂大笑,原因在于學生沒有抓住自己爸爸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進行描寫,而是千人一面。沒有自己特點的文章就是勉強湊字數而已。再如一同學描寫春天是這樣寫到:桃紅柳綠,春意盎然,雖是很好,但卻缺乏點想象的意味。然另一位同學則這樣寫到:三月的一天,風和日麗。暖暖的春風把桃花吹開了,花兒醒了;暖暖的春風把柳芽吹開了,柳樹醒了……這樣充滿詩意的文字使得文章飽滿且有春的氣息,再也不像干癟的木乃伊了。再如一同學看見湖面停著幾艘船舶,便引入了一首張繼的《楓橋夜泊》,這樣動情詩句的加入,使得文章古韻十足,讓人細細咀嚼。充實而飽滿的內容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個細節中體現出來的,分析透徹后不難發現原來文章的精彩之處也不過這樣簡單。
(三)、“鳳尾”結局,令人回味
洋洋灑灑幾大段,不知不覺已接近尾聲,如何結尾才能讓讀者有再次閱讀的欲望呢?結尾主要是點題且總結,再次讓讀者回味你的內容,齒頰留香。或用排比強調,增強語氣或用比喻使結尾生動形象或用夸張震撼讀者心弦。[ 5 ]曾看到有同學這樣結尾:一床棉被沒有疊,一束陽光有滋味,一條小魚戲著水,一朵鮮花夢中睡。幸福就是忙碌中的清閑,繁雜中的簡單。也有同學這樣總結:面對無奈,面對挫折,充滿向往、堅忍不拔的人也能走出一條路來,這條路雖不筆直但卻一直向前……多么悠長、多么貼切、多么自然啊,這樣的“神來之筆”使得結尾更使得文章鮮活起來了。
四、如何指導
在傳統的作文課上,老師常常讀一篇范文讓學生找出寫的出彩的地方并要求學生模仿著也寫出一篇類似的文章,又或者讓同學自己讀一篇文章或書籍寫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純粹講解的作文教學和完全靠學生自悟的作文教學都是錯誤的,這兩種傾向都走向了極端。[ 3 ]若作文教學代之以“聊天談話”“情景觀察”“游戲活動”“情感交流”等方法,創設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學生無拘無束、自由奔放地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教師只是順水推舟地進行適當點撥,使得作文課的過程充分尊重人的情感、個性以及認知特點,讓學生在學習別人長處的同時思考和修改自己的習作。這樣的作文課相信大家都喜歡上吧。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