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興趣 (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5-21 15:53:42

常常聽父輩們回憶一些場景:坐在小凳上纏著父母講故事;爬上樹聽說書人的唱念之詞;小心的翻閱已經發黃了的“小人書”……現在的學生較之以前有更多的閱讀機會,但正是如此卻不知道從哪讀起。因而要教會他們系統且有主題的閱讀,才能形成自己的素材鏈條。
(一)、走進歷史
課間十分鐘有時可以看到一個男生唾沫橫飛的講歷史故事,精彩之處常常手舞足蹈;有時又可以看見一個女生講一段古代凄美的愛情故事,動情處低聲哭泣起來,[ 1 ]愛國志、故鄉情、民族魂穿插在故事中讓學生在不經意間傳承了歷史文化的精髓,更輕松的積累了寫作的素材。
(二)、走進名著
名家名作中有太多的經典語段值得我們借鑒和學習,我們在閱讀后可以摘抄或者剪貼在筆記本上,跟著名家的作品去聯想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再將畫面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運用到寫作中去。
(三)、走進成語
作文中許多同學喜歡用成語來提升自己文章的層次,可是有的時候卻弄巧成拙。原因在于他們不了解成語的含義、用途以及包含的典故,所以常常鬧笑話。如若每天積累一個成語,注明它的出處、含義、用途、典故等等,并且不時的跟同學相互交流,那么成語真的會成為你寫作中的亮點。
(四)、走進自然
大自然從不欺騙人類,因而來自大自然的情感總是真實而樸質,真切而動人的。只要我們走進自然留意觀察,感悟,與山水為友,與花草為伴,以此為契機,尋找作文的切入點,調動學生的抽象思維,并能巧妙地借助藝術手法將大自然的某種特點、情感與人的某種情感或者社會的某種現象有機結合起來,寄予人的情懷,表現人的思想,或者針砭時弊,或者褒揚真善,或托物言志或以物喻人或借物抒情或融情于景,自然屬性只要做到了然于胸,就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美從中而來。羅丹說過:“生活中從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
(五)、勞動感悟
安排學生在班會課或者閱讀課勞動并適時安排一定量的田間勞動,讓學生體會苦辣、愉悅,這是最直接最真實也是最刻骨銘心的,比讀那些詩要好。懂得了勞動的艱辛,就會珍惜勞動的成果,珍惜學習的機會,這種情感體驗,是真實感人的而且充滿泥土氣息的,淳樸而久遠。
(六)、融入社會
讓學生在節假日上街感受節日的氣氛;去汽車站觀察忙碌的行人,揣摩他們的內心世界;去自由市場感受誠實與欺詐,洞察社會、有感而發,用筆記錄下內心的感觸,為日后的寫作埋下堅實的基礎。
(七)、討論焦點
社會的飛速發展,電腦的廣泛普及,改變了以往呆板的閱讀模式,通過圖像、聲音、視頻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得學生能夠最快的接觸到社會的動態,參與到社會中熱點問題的討論,“湖北大學生救人事件”“周老虎事件”等等,一些與家長不能說的,與老師不能談的,在網絡平臺上都可以暢所欲言。不僅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對于別人看待事情的獨特視角也可以借鑒。如此大容量的閱讀庫是我們寫作文的強大后備力量。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