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路德(2)
來源:世界上下五千年 2009-06-21 06:38:16

1520年10月,教皇下詔書,勒令路德在60天之內悔過自新,否則將開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對威逼利誘毫不動搖,在擁護者的贊美聲中把教皇的詔書付之一炬。路德的反抗行動進一步劃清了自己同教會的界限,同時也極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歐各國的人民,他們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說由路德點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歐各國已成燎原之勢。面對這種可怕的局面,教皇有些慌了手腳,只好一再敦促德皇查理五世為路德定罪。德皇終于決定于1521年4月17—26日,在沃爾姆斯召開帝國會議,為路德定罪,給這樣一個叛經離道的叛逆者以懲誡,同時也要給路德的擁護者們表演一次殺雞儆猴的把戲。路德并沒有被教皇的淫威嚇倒,他昂首挺胸地到達沃爾姆斯,在帝國會議上據理力爭,毫不讓步。他聲稱“我堅持己見,決無反悔!”這擲地有聲的話語,充分表達了當時德意志人民要求擺脫羅馬教庭控制的強烈愿望和堅定信心。查理五世、教皇等一幫人無計可施,只好蠻橫地對路德進行人身迫害,宣布路德為不受法律保護的人。路德無法立足,只好隱居到瓦特堡,從事圣經翻譯。路德并沒有沉寂下去。他選擇的圣經翻譯工作有著不可估價的積極意義。
1543年,路德翻譯的德文圣經面世了,海涅認為路德對圣經的翻譯是“創造了德語”。路德所譯的圣經是依照著未經后世篡改的希伯萊文和希臘文原本。他的翻譯為人民提供了對抗天主教會的思想武器。
從另一種意義上說,他譯的圣經使用的是德國語言,這種統一的語言成為聯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紐帶。但路德不能代表人民。當德國農民要把宗教改革變成一場推翻現存剝削制度的政治革命時,路德退縮了,最后走向背叛,成為世俗統治者的代言人。他先寫了《勸基督徒勿從事叛亂書》,又開始回維登堡講道,平息騷亂,最后寫了《反對殺人越貨的農民暴徒書》。他對待農民起義的態度由勸撫、調解到力主鎮壓。后來又叫囂“無論誰,只要力所能及,無論是暗地里也好公開地也好,都應該把他們戳死,扼死,刺殺,就象必須打死瘋狗一樣!”丑惡猙獰的面目暴露無遺。路德徹底脫離了人民,路德教在德國蛻變成為世俗諸侯的工具。
以路德為代表的市民階級溫和的宗教改革運動,僅在宗教形式上進行了一些改革。恩格斯說“路德不僅把下層人民的運動,而且連市民階級的運動也出賣給諸侯了”。1546年2月,路德死于出生地艾斯勒本,享年63歲。路德一生功過參半。他所發起并領導的宗教改革運動席卷整個歐洲,永久性地結束了羅馬天主教會對于西歐的封建神權統治。他的宗教學說為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恩格斯認為路德是他那個時代的巨人,他無愧于這一光榮。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