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小學生學語文的興趣
來源:網絡來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編輯 2023-09-25 11:21:12
奧數網整理了關于如何培養小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一、拼音教學增強趣味性
拼音教學一般來說較簡單、枯燥,特別對剛入學的一年級小朋友來說,要他們記住漢語拼音的聲母、韻母的讀法、寫法和聲調、音節,整體認讀音節,確實比較困難。小語教材充分考慮兒童的心理特點,從激發兒童興趣出發,每一課拼音都配有生動形象的“情境圖”,如“孫悟空大戰哪吒”“小刺猬學認字母”“小猴子搭救同伴”等畫面都是兒童樂見的,兒童一看便會對教材產生濃厚的興趣,都會愿意學習。如:在教學聲母“b,p,m,f”時,教師導入新課后,投影出示“爸爸帶小朋友看大佛的情境圖”,教小朋友念語境歌:“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通過談話引出有關的聲母,學生在觀察、交流、念兒歌的故事情境中,會十分樂意學習“b,p,m,f”的形、聲。
語文課標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宜以活動和游戲為主。”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且興趣盎然的活動,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之一。應將活動引進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習的園地,游戲的王國。例如:教學單韻母“O”時,邊念順口溜“嘴巴圓圓OOO”,邊做字母操。有的孩子把嘴巴張開,攏成一個圓形;有的孩子把食指和大拇指圓成一個圓形;還有的孩子把兩只手臂圓成一個大圓形……口讀、腦想、手舞足蹈。每個孩子都在念、做、玩中學會了這些抽象的字母。這樣不僅使學生對學習拼音產生了濃厚興趣,而且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
二、課堂教學提高審美性
審美的主體是學生個體,審美的對象是形象。小學語文大多數作品是藝術經典,它用語言刻畫作為社會主體的人及人與人之間具體的生活場景,呈現的形象是活靈活現、豐富多彩的。在教學時可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等重點突破。在感受人物形象的教學中,可通過創設圖片、音像等情境、激情朗讀等現代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標。如吟誦李白的不朽詩句“黃河之水天上來”,出現在人的腦海里的何止是黃河呢?也許是浩瀚無際的大海,也許是一瀉千里的黃果樹瀑布,也許是滾滾東去的長江……想象在人們頭腦中迭現的是許多波瀾的畫面,使審美的感受更豐富。
語文的審美化教學體現了“鑒賞美―內化美―表現美”這一動態的過程。如詩歌《瀑布》最后一節,描繪了瀑布的形態:“好偉大啊,一座珍珠的屏!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這是作者對瀑布由衷的贊美。在教學時,我從欣賞畫面入手,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奇妙的世界中,并讓他們喜愛朗讀心愛的作品,抓住關鍵詞語適時引導有感情地朗讀,風中瀑布那輕煙裊裊上升的情景,迷霧朦朧、細塵飄灑的姿態便形象地展現在他們的眼前。在范讀中學生感受到了瀑布的形象美。融情的范讀,景隨聲出,喚起學生心中“珍珠屏”美的形象。
三、語文作業注重開放性
時下小學語文作業數量過多、形式單一、機械重復。這種陳舊的作業設計和練習,雖然在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方面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弊是遠遠大于利的,大量機械重復的作業包袱使學生個性得不到發展,特長得不到培養,智能得不到及時開發,勢必對學生的創造意識、創造潛能和創造智慧造成極大影響。對于那些意境很美的課文,教師可以采取畫圖的辦法布置作業,讓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一畫,再現課文的情境。如教完《水鄉歌》一文,我讓學生回去熟讀《水鄉歌》,再根據自己的理解畫出美麗的水鄉圖。絕大多數學生能照文畫圖,用圖畫美再現詩歌美,有一定的意境。
課改強調大語文觀,要求我們重視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查找資料的能力和有效地把已有的資料運用到理解課文中的能力,要求學生在“遇到問題,分析問題”、“所知甚少,欲知詳情”、“立足課內,放眼世界”的情況下,在課前查一切可查找的資料。如教學《廬山的云霧》一文,我布置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搜集有關廬山的圖片和文字資料的作業。學生回家后,搜集的資料很豐富。有的從家里拿來了關于廬山圖片的掛歷;有的拿來了父母去廬山旅游時的照片;有的請家人幫忙在網上找到有關廬山的各種資料。這些資料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與廬山相關的知識,學生通過搜集和閱讀這些材料,更好地理解了課文內容,為把握作者感情奠定了基礎。
點擊查看更多:興趣培養
試題下載:小學各年級試卷及答案下載
奧數網提醒:
小學試題、單元測試題、小學知識點
盡在奧數網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