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李稙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9-21 14:42:17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李稙傳
李稙字符直,泗州臨淮人。幼明敏篤學,兩舉于鄉。從父中行客蘇軾門,大史晁無咎見之曰:“此國士也。”以女妻焉。
靖康初,高宗以康王開大元帥府。湖南向子諲轉運京畿,時群盜四起,偏道阨絕,環視左右無足遣者。有以稙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四百艘總押犒師銀百萬糧百萬石招募忠義二萬余眾自淮入徐趨濟凡十余戰卒以計達。時高宗駐師鉅野,聞東南一布衣統眾而至,士氣十倍,首加勞問。稙占對詳敏,高宗大悅,親賜之食,留之幕府、高宗既即位,尋以奉議郎知潭州,稙發廩粟,振貧困,專以撫摩為急。
丞相張波督師江上,知稙才,薦為朝奉郎、鄂州通判。大盜馬友、孔彥舟未平,稙請修戰艦,習水戰,分軍馬為左右翼,大破彥舟伏兵,誅馬友,二盜平。浚以破賊功上于朝,轉朝奉大夫、通判荊南府。秩滿,除尚書戶部員外郎。時秦檜當國,凡帥府舊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國,稙杜門不仕。檜死,除戶部郎中。稙始入見,帝曰:“朕故人也。”方有意大用,以母老辭,除知桂陽軍。丁母憂,歸葬,哀毀。劉锜遺之書曰:“忠臣孝子,元直兼之矣。”
服闋,參政錢端禮薦差知瓊州。陛辭,帝慨然曰:“卿老矣,瓊州遠在海外。”改知徽州。逾年,金人敗盟,朝廷將大舉,以稙漕運有才略,授直敷文閣、京西河北路計度轉運使。稙措畫有方,廷議倚重。干道二年,直寶文閣,主管行宮留守司事。稙上書極言防江十策,皆直指事宜,不為浮泛。疏上,帝嘉其言,以太府卿召赴闕,有疾不克上道,遂以中奉大夫、寶文閣學士致仕。年七十有六卒,謚忠襄。
(節選自《宋史?卷三百八十六》有刪改)
10. 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有以稙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四百艘/總押犒師銀百萬糧百萬石/招募忠義二萬余眾/自淮入徐/趨濟凡十余戰卒/以計達/
B. 有以稙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四百艘/總押犒師銀百萬糧百萬石/招募忠義二萬余/眾自淮入徐趨濟/凡十余戰卒以計達/
C. 有以稙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四百艘/總押犒師銀百萬/糧百萬石/招募忠義二萬余眾/自淮入徐趨濟/凡十余戰/卒以計達/
D. 有以稙薦/遂借補迪功郎使/督四百艘/總押犒師銀百萬/糧百萬石/招募忠義/二萬余眾自淮入徐/趨濟/凡十余戰/卒以計達/
11. 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京畿,從周代開始,把王城周圍千里的地域稱為“王畿”。從秦統一中國贏政稱皇帝開始,不能稱“王”,其王畿地在二京之域,始稱“京畿”。
B. 幕府,原指古代將軍的府署,幕府的僚屬稱幕僚。幕僚同編入正規官制的官吏有明顯的區知,其主要功能為咨議謀劃、參與決策、掌握機要、典屬文書等。
C. 漕運,指中國封建王朝將征自田賦的部分糧食經水路解往京師的運輸方式。運送糧食的目的是供宮廷消費、百官俸祿、軍餉支付和民食調劑。
D. 路,中國宋代行政區劃名。宋代實行州、縣二級制,同時在地方設置路,路是直轄于中央棄高于府、州、軍、監的一級監察區。
12.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稙小時候聰明伶俐專心好學,曾兩次被鄉里宗長推舉。太史晁無咎看見他稱贊他是國家優秀的人才,并將女兒嫁給了他。
B. 運送糧餉的道路道阻厄斷絕,京畿轉運使向子谞任用當時正擔任迪功郎的李稙督運,李稙率眾歷經艱難,最終順利完成任務。
C. 母親去世,李稙回家服喪,期滿,參政錢端禮舉薦他補任差額擔任瓊州知州。皇上體恤其年歲已高,讓其改任徽州知州二
D. 李稙上書極力陳述防守長江的十條計策,都直指事理,皇上稱贊他的意見,用太府卿之職征召他赴闕,李稙因為生病不能啟程。
13.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尋以奉議郎知潭州。稙發廩粟,振貧閑,專以撫摩為急。
(2)時秦檜當國,凡帥府舊僚率皆屏黜,浚亦去國,稙杜門不仕。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