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陳規傳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8-17 16:02:58

小學語文文言文閱讀練習題及答案:宋史·陳規傳
陳規,字元則,密州安丘人。中明法科。靖康末,金人入侵,殺鎮海軍節度使劉延慶,其徒祝進、王在去為盜,犯隨、郢、復等州。規為安陸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還。會祝進攻德安府,守棄城遁,父老請規攝守事。規遣射士張立率兵討進,卻之。既而在復與進合,以炮石鵝車攻城東,規連戰敗之,二人懼,引眾去。
建炎元年,除直龍圖閣、知德安府。李孝義、張世以步騎數萬薄城,陽稱受詔招,規登城視其營壘,曰:“此詐也。”亟為備。夜半,孝義兵圍城,遂大敗之。與群盜楊進相持十八日,進技窮,以百人自衛,抵濠上求和。規出城與交臂語,進感之,折箭為誓而去。董平引眾窺城,遣其黨李居正、黃進入城求犒,規斬進,授居正兵為前鋒,大破之。
金人歸河南地,改知順昌府,葺城壁,招流亡,立保伍。會劉锜領兵赴京留守過郡境,規出迎,坐未定,傳金人已入京城,即告锜城中有粟數萬斛,勉同為死守計。相與登城區畫,分命諸將守四門,且明斥候,募土人鄉導間諜。布設粗畢,金游騎已薄城矣。既至,金龍虎大王者提重兵踵至,規躬擐甲胄,與锜巡城督戰,用神臂弓射之,稍引退,復以步兵邀擊,溺于河者甚眾。規曰:“敵志屢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潛兵斫營,使彼晝夜不得休,可養吾銳也。”锜然之,果劫中其寨,殲其兵甚眾。
移知廬州兼淮西安撫,既至,疾作。有旨修郡城規在告吏抱文書入臥內規力疾起曰帥事機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語畢而卒,年七十。贈右正議大夫。有《攻守方略》傳于世。
(摘自《宋史·陳規傳》,有刪減)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有旨修郡城/規在告吏/抱文書入臥內/規力疾起曰/帥事機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B.有旨修郡城/規在告/吏抱文書入臥內/規力疾起曰/帥事/機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C.有旨修郡城/規在告/吏抱文書入臥內/規力疾起曰/帥事機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D.有旨修郡城/規在告吏/抱文書入臥內/規力疾起曰/帥事/機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金人”,也叫“女真人”,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朝,國號為“大金”,曾于靖康年間攻入開封,滅掉北宋王朝。
B.“明法科”, 明法科是漢、唐、宋各代察舉人才及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主要考查關于政令的知識。
C.“州”“府”, 行政區劃的名稱。宋朝的地方行政區劃,基本上是兩級制,即府、州、軍、監為一級,縣為一級。
D.“斛”,是古代容積單位,唐朝之前,斛為民間對石的俗稱,宋朝開始,改為一斛為五斗,即一石為兩斛。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陳規以保護國家為己任,靖康末,金兵入侵,當時陳規為縣令,卻帶兵勤王,后來在返回途中率眾守德安,擊敗金兵。
B.陳規講究策略,楊進攻打德安,與陳規相持,后受到陳規感動離去,李居正、黃進進城求糧,陳規殺一人,用一人,打敗董平。
C.陳規未雨綢繆,金人歸還河南地,陳規知順昌府提前修葺城墻,找回流亡的百姓,建立保伍制度。
D.陳規身先士卒,在守順昌時親自登城區畫,后又親自披掛上陣,使金兵退卻,又率兵截擊,使金兵傷亡慘重。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此詐也。”亟為備。夜半,孝義兵圍城,遂大敗之。(5分)
(2)敵志屢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潛兵斫營,使彼晝夜不得休,可養吾銳也。(5分)
【點擊下一頁查看答案】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