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的故事:潘承洞
來源:奧數網整理 2019-08-10 15:18:06

數學家的故事:潘承洞
潘承洞,我國著名數學家,專長解析數論,在“哥德巴赫猜想”問題方面的研究也頗有建樹。同時,他也是極具代表性的教育學家,秉承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觀點,培育了一大批有真才實干的數學人才。回顧他的一生,治學嚴謹,工作踏實,為人謙遜,是真正的大師。
1934年5月26日,潘承洞生于江蘇省蘇州市。1946年8月考入蘇州振聲中學初中,1949年畢業后考入蘇州桃塢中學高中。中學時期,潘承洞就體現了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賦。當他發現《范氏大代數》一書中一道有關循環排列題的解答錯誤的時候,潘承洞沒有迷信權威,而是敢于指出問題并作了改正。之后,潘承洞依舊不改對數學的熱情,并于1952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在北大學習期間,他在多位數學家的熏陶下,對“數論”產生了深厚的興趣,還參加了華羅庚教授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主持的哥德巴赫猜想討論班,并與陳景潤、王元等一起討論,互相學習和啟發。這些都為潘承洞在解析數論的基礎理論和研究方法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六十年代,潘承洞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命題“1+5”和“1+4”,兩次在這一世界數學難題中居于領先地位,也因此與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王元、陳景潤被國際數學界公認為中國數論學派的四大杰出代表。在哥德巴赫猜想問題的研究上,潘承洞很有自己的見解,他在《哥德巴赫猜想》一書中系統地總結和介紹了猜想的研究歷史、主要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得到國內外數學界的一致贊譽,還為后續研究打下了堅實基礎。因此,潘承洞也被稱為中國數論學派的代表人物。
除了在數學領域取得的成就之外,潘承洞在培養人才方面做的工作也為人稱道。他十分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反對教師照本宣科、大談特談的講課方式。在潘承洞的課堂上,人們總能看到他循循善誘、娓娓道來。這樣獨辟蹊徑的教學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和課堂的活力,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
潘承洞無疑是成功的,在學術研究上成果顯著,在教育工作上成就斐然。但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踏實勤勉的工作作風,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道德品質,這些都將鼓舞無數的青年努力向上,成為祖國棟梁。
點擊查看更多:數學家的故事
奧數網提醒:
小學數學試題、知識點、學習方法
盡在“奧數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