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7-22 09:59:06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下冊 語文教案
《人之初》教案
-、文本教學解讀
本文節選《三字經》的第一部分,從"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現,句子短小,形式整齊,隔句押韻,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悅耳。它的前后句自然連貫,語義順暢,淺顯明白,通俗易懂。《三字經》作為中國傳統蒙書,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識字知理,并了解中國中古時期的常識。
1.識寫生字。
本課要求學生認識13個生字,要注意引導學生讀準翹舌音"之、初、善、專"。
"教、性、習、幼、玉、義"等字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比較容易熟記。宜引導學生回憶在什么地方見過這些字,喚起生活中的記憶,比如:教學樓、幼兒園、性別、和田玉、義烏、學習。再組詞說一說。
認讀"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圖,幫助記憶"之"的字形,再出示詞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舉手之勞、一年之計在于春",讀一讀,感受"之"的意思。
"貴、遷"是形聲字,形旁分別是"貝字旁"和"走之",表意。教學時,先認識偏旁是什么,再說說為什么是"貝字旁"和"走之"。"貝字旁"跟寶貝有關,表示貴重、珍貴的意思。"走之"跟行走有關,含有移動、變動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筆畫較多的生字,適合用字理識字。"初"字拆分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這是做衣服的開始,以此了解"初"是"開始"的意思,結合組詞進一步理解字義"初冬、初中"。"器"字拆分為"四個口+犬",表示裝東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組詞說一說。"善"字宜用漢字字形演變過程圖來記住"善"的字形,領會"善"的意思。"教"是象形字,引導學生觀察右邊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邊一個"子"表示兒童,"子"上的兩個叉代表算術的籌策(小木棍或草稈),所以"教"字的本義為督導兒童學習。
本課要求寫的字有7個:"之、習、玉、義"都是獨體字,啟發學生自主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認真仿寫;"相"字左右結構兩部分都是已寫過的熟字,難度不大;"近、遠"是同偏旁的字,復習落實"走之"的書寫要領,才能把字寫得美觀端正。
2.朗讀課文。
《三字經》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除了一般意義上的朗讀之外,可以用吟誦、吟唱的方式,感悟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
3.背誦積累。
在正確、有節奏朗讀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背誦《人之初》。
《人之初》不但可以有節奏地朗讀,還能唱出來呢!帶領學生欣賞吟誦音頻,多種形式練習吟誦,達到熟讀成誦。
也可以一句一句去掉句子,分句背誦,最后看著空白的大屏幕一起背誦。還可以師生、生生合作對誦。
4.遷移運用。
古人曰:"熟讀《三字經》,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禮。"《三字經》取材典范,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學、歷史、哲學、天文地理、人倫義理、忠孝節義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義、誠、敬、孝"。背誦《三字經》的同時,學生還了解了常識、傳統國學及歷史故事,以及故事內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本文節選的《三字經》內容樸實無華,通俗易懂。它不但談起來輕松愉快,還能啟迪心智,幫助孩子明白道理。教學時,可以創設生活中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用《三字經》中的句子來進行勸說。通過學以致用,指導低年級學生從小樹立"以學成才"的正確人生觀和價值現。
二、教學活動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讀13個生字,認識"貝字旁";端正、勻稱地書寫"之、義"等7個生字。
2.初步了解吟誦等朗讀方法,感受《三字經》的獨特語言魅力,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3.熟讀背誦課文,體會后天學習與教育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認識"之、初、性"等13個生字, 聯系生活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明白教育和學習的重要性。
教學時間:2課時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