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霸和普娃的區別,關鍵就在這3個學習習慣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7-04 11:24:20

1、每個細節都靠譜的習慣
最佳養成時間:小學1、2年級及其以前
如果說智商很大程度上和基因有關,那么,很多好習慣卻是后天可以養成的。
學霸,表面看起來是成績好,能力強。而這個“強”的背后,是由很多小細節,小事件支撐起來的。每一節課都專心聽講,每一個問題都回答得恰到好處,每一次作業都完成得準確無誤,課堂筆記毫不含糊,連草稿紙都工工整整……
總的來說,就是靠譜,任何一門學科,一件事情,交由TA來學習,處理,都能讓人放心。
這種“靠譜”的習慣,很早就可以開始培養。實際上,小時候很多貌似零零散散的生活細節,都和后面的學習習慣有關聯。
條理清晰的習慣 – 最起碼的,自己的東西知道放在哪里,并能準確快速地找出來。
有些孩子做作業,一會兒找這個,一會兒找那個,作業沒寫幾分鐘,但找書、找本子、找鉛筆就花了半個多小時。與此同時,學霸的作業早已做完,差距就產生了。
漸漸地你還會發現,生活中的行為也會影響思維,能迅速找到自己的玩具小車在哪兒的孩子,也能迅速定位到某道題目的某個知識點出自哪本參考書,哪個章節,所以該用哪種方法來解答…..
較真的習慣 – 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標準,有要求。
低年級的孩子,可能會面臨很多來自老師的要求。比如對寫字的要求,對劃線的要求,對作業格式的要求,錯題修正的要求,讀課文讀題目的要求,甚至還有沒做到后懲罰的要求等等。
這一切,當時看起來可能不那么“必要”,卻都是幫孩子養成做事較真的好習慣。
而且越到后面,你越發會發現,這些習慣,會給孩子帶來很大優勢。字跡清晰工整,能給判卷老師良好的印象,尤其作文;認真書寫步驟,錯題修正的習慣,也讓孩子到了中、高年級,需要解答越來越復雜的題目時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錯誤,游刃有余。
檢查的習慣 – 只要是我會的,都不會錯。
低年級孩子的學習內容大多比較簡單,“學會”不是什么問題,但要做到不出錯,會是個挑戰,也是這個階段家長最需要引導孩子養成的習慣。
再簡單的作業,也要心存敬畏,做完后仔細檢查,保證做對。
有些家長可能會說,孩子粗心,多半是因為知識掌握不夠扎實所致。其實不盡然,就像鎖門這個事情,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很多人依然會忘掉,就是沒有養成出門時再回頭看一眼,想一想的習慣。
同樣地,很多孩子聰明,理解能力強,但作業、考試總有這樣那樣的錯漏,的確就是因為第一遍不夠認真,也沒有養成檢查的習慣。
你會發現很多學霸,其實不見得有什么驚人的能力,但人家穩打穩扎,可以拍著胸脯說,只要是我會的,都不會錯,這就非常厲害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