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幫孩子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6-11 21:53:33

預習有兩大好處。
首先,預習可以提高學生記筆記的水平。由于課前預習過,上新課時老師講的內容和板書,心中都非常清楚。上課時可以不記或少記書上有的,而且有的已在預習中記過了,為45分鐘的課堂節省了時間,減輕了負擔。
其次,預習有利于弄清重點與準點所在。便于帶著問題聽課與提問,把注意力集中到重點上,聽起課來輕松有味,思考起來順利主動,學習效果高。
預習中值得注意的地方。預習時要讀、思、問、記同步進行。對課本內容能看懂多少就算多少,不苛求全理解,疑難也不必鉆深,只需順手用筆做出不同符號的標記,把沒有讀懂的問題記下來,作為聽課的重點。但牽涉到已學過的知識以及任課老師講不到的小問題,自己一定要搞懂,以便消滅“攔路虎”。
預習一定要在學生當天的作業做完之后再進行。時間多,就多預習幾門,鉆得深一點;時間少,就少預習幾門,探得淺一點。切不可以當天的學習任務還未完成就忙著預習,這樣會打亂正常的學習秩序。
正確的預習是每個同學都需要的,但方法和時間安排上一定要得當。否則,本末倒置,其效果也會適得其反。對于學習差的同學,總認為自己忙不過來,擠不出時間去預習,因為上新課時聽不懂,課后需花大量的時間去做作業,整天忙得暈頭轉向。其實,他們差的原因可能就在沒有預習上。學習本身是由預習、上課、整理復習、作業四個環節組成的。預習是其頭一個環節,缺了這個環節,就會影響下面幾個環節的正常鏈接,難以運轉了。假若以前沒有養成預習的習慣,現在就改變它,堅決做到先預習后上課,但也不要一下子鋪得太開,每門功課都一下子全搞提前預習。先從重點搞起,按時間多少安排。這樣既不太緊張,又從容不迫,還可找準切入點,帶動并推及到其他功課,達到預習的好效果,并由此養成預習及自學的好習慣。
學習的關鍵在自覺預習。預習是培養學生自覺學習的好方法。下面這些例子中,他們是這樣看預習的:
2002年高考河北第一名,許磊:預習就是適度超前,這是我學習中最重要的一點,大部分優生都這樣。
2002年高考浙江第一名,孫思思:我從來都是每門課必預習的,但絕對是在完成了當天的作業之后。預習了,上課時就能跟著老師講的思路走,否則會一片茫然。預習了就會心中有數,有利于加強理解與消化。
2002年高考天津第一名,張繼濤:預習能發現自己知識的薄弱環節,在上新課前補上這部分的知識,不使它成為聽課時的障礙。這樣就會順利理解新知識。
2002年高考四川理科第一名,謝茜:我的預習更廣,除了課文以外,語文上我還擴散到相關名著的閱讀上。比如學習小說單元和散文單元,我就提前把相關的原著找來看。我在中學時就看完了《三國演義》、《水滸》等,余秋雨的散文我也喜歡讀。這樣對我理解課文上的作品、作者、背景大有幫助。
在習慣的培養上,我們的建議是:
讓孩子盡量能自己解決學習中的疑難。有的家長,生怕學習上的疑難難住了孩子,只要孩子一提出,而自己又幫得到的話,馬上就會為其代勞。這樣一來,使孩子原本經過思考,費點力就能解決的問題,依靠家長解決了,久而久之,形成依賴習慣,學習上就難以養成自己努力克服困難解決疑難的習慣了。這對孩子的預習和自學是十分不利的。父母們應當鼓勵孩子盡量靠自己通過努力去解決學習中的疑難。
堅持對孩子的預習作定時檢查。最好是每天或每次孩子當天作業完成后,提醒孩子作新課預習,并且對預習的結果進行檢查。這就要求家長自己首先得付出一點時間,真正了解孩子的課程,知道他們現在該做什么,明天該學什么,讓督促和檢查能有的放矢,這也是對孩子學習的一種幫助。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