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的超前危機感會挫傷孩子的自信心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24 20:57:22
我們在接待家長咨詢的時候,常常遇到這類情況。家長憂心忡忡地向我們敘述她的孩子如何如何問題大,真把她急死了,氣死了,說得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樣子。可是我們聽了半天,也沒聽出有多大問題,有時侯我們甚至會覺得她沒有必要來咨詢。他們似乎總在用放大鏡看孩子的缺點,而且急于從現在的小缺點推出孩子將來必然失敗的命運,因此他們總是在對孩子喊:“狼來了!”我們把家長的這種心理稱為“超前的危機感”。
例如,有的小學生家長因為孩子做題馬虎得不了高分,就斷定他將來上不了重點高中,大學當然沒戲了。有的家長因為孩子上課總有紀律問題,就懷疑他有“多動癥”,甚至一本正經地去醫院檢查。有的家長因為孩子考了幾次低分就擔心孩子弱智,趕緊去給孩子測智商。許多家長總是埋怨孩子“沒有志氣”,“不知道著急”,“沒心沒肺”,好像孩子應該像成年人一樣理智,甚至比成年人更理智。這些家長似乎都想提前得到一張保證書,保證她的孩子將來能考上大學才放心,否則就天天惶惶然。
這種超前的危機感當然事出有因。商品經濟,競爭的形勢,知識爆炸,文憑社會,許多人下崗、失業、提前退休的現實……所有這些,造成了家長空前的危機意識,他們害怕孩子將來成為競爭的失敗者。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學校老師也有意無意地增加了緊張氣氛。學生出了點問題,老師生怕家長不重視,就把可能出現的嚴重后果大大描述一番,嚇得家長連覺都睡不著了。家長和教師的緊張心理最后就都轉化成了壓力,落在孩子的頭上。
但是要求孩子,特別是小學生有大人一樣的危機意識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沒有成年人的生活體驗,未來的就業問題在他們心目中十分遙遠和模糊。因此大人們聳人聽聞的言論,在他們看來既可怕又可笑,像是鬧鬼的故事。孩子用如此不嚴肅的態度對待如此重大的“狼來了”問題,使家長非常憤怒,于是說教就變成了諷刺打擊,結果是,孩子沒有增加危機意識,卻增加了自卑感、逆反心理和無所謂心理—與家長的愿望適得其反。
這與其說是孩子的問題,不如說是家長自己的心理問題,不是在教育孩子,而是在宣泄家長白己的恐俱。在恐懼的、惴惴不安的心態下。人的言行勢必是神經兮兮的,急躁易怒的,嘮嘮叨叨的,難怪有許多孩子都懷疑自己的家長進入了更年期,巴不得離家長遠一點。
所以我們奉勸這些家長,不要緊張,自己先放松下來。孩子不可能有大人一樣的危機感,就不必老制造緊張空氣。有些問題(例如馬虎)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解決的,現在可以提醒和幫助,不必如臨大敵。小學功課不拔尖,未必將來提升不了,要看后勁,不要只盯著孩子眼前的一分兩分。孩子即使將來上不了大學,也能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作出應有的貢獻,如果家長用超前的、過分的危機感嚇唬孩子,弄得他還沒長大就失去了自信,那可就不是上不上大學的問題了,他整個人格都會出問題,豈不是進退兩難?
面對危機有兩種態度。一種是以自信的、實事求是的、從容不迫態度教育孩子。另一種是心里怕得要命,言行主觀冒進。我們希望家長取第一種態度。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