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學習視唱六步走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5-19 21:41:23

一些經過音樂訓練的孩子,不依靠任何幫助,也不經過預習,就能根據曲譜把一首生疏的曲調準確地唱出來。這是經過視唱練習的結果。
視,就是看。視唱,也就是看到譜子就能即興唱出來。只有經過長期的努力練習,掌握豐富的樂理知識,視唱能力才會得到提高。
第一,進行唱歌的基礎訓練。
唱歌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文藝活動。唱歌最基本的要求是把曲調唱準,不跑調。音高和節奏都應按樂譜的要求演唱,并將歌詞結合在一起。一般來說,音唱不準有兩種情況,一是缺乏視唱練耳的音樂基礎訓練,特別是“4”音或“7”音往往偏高或偏低。這就要求平時多練習,跟著鋼琴或電子琴一起輕唱;有時,也可能輕唱很準,放聲高唱就跑調了,這主要是不會控制聲音,平時可多唱些練習曲加強音準的基礎訓練。
在節奏方面,剛開始可用手或腳打拍子來助唱,直到完全掌握了樂曲的基本節奏后才可以在速度上做適當的自由處理。此外,還要注意演唱時的分句,可以根據歌詞和旋律,安排好換氣的地方,使別人聽起來清楚、自然。
學習歌唱千萬不能忽視歌唱的基礎訓練,“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了基礎,才能攀登藝術的高峰。
家庭教育
第二,培養準確的節奏感。
音樂必須依靠一定的速度和節拍建立節奏才能優美動聽。節奏感的訓練應從速度、節拍和節奏3個方面進行。
1.速度感訓練。要學會用手打拍子,控制速度和節奏的疏密變化。
2.節拍感訓練。要把握住出現在強拍上的重音。比如,解放軍伴著軍歌踏步的時候,他們的右腳總是踏在強拍的重音上。
3.節奏感訓練。節奏是音樂中生動、活躍并產生推動力的因素之一。節奏感的訓練主要是掌握好節拍的變化。
我們在進行節奏感培養時,可以在口唱樂譜的同時,右手敲著節奏,左手打拍子;還可以用口唱、拍手、跺腳、拍擊身體部位的方法訓練。
節奏感不光在歌唱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欣賞音樂時也能夠使我們準確把握音樂的旋律,增加對音樂的審美感受。
第三,掌握正確的歌唱姿勢。
如果一個人有比較好的歌唱技巧,那么唱出的歌聲就會給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情舒暢。
歌唱的技巧就是唱歌的基本方法,包括姿勢、口形、呼吸、咬字、發聲等。正確、良好的歌唱姿勢,是歌唱發聲的基礎。如果姿勢不正確,就會影響呼吸、發聲和歌曲的表達。
正確的歌唱姿勢應該是:身體自然直立,雙腳稍微分開,也可以一前一后,但身體的重心要穩:雙眼平視前方,前胸微挺,雙肩稍向后張;小腹微收;臉部表情自然、生動;精神飽滿、振奮;不要用手或頭打拍子。正確的歌唱姿勢不但有利于呼吸、發聲,而且有益于孩子的身體健康,有益于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四,保持良好的呼吸循環。
樂句或樂段,因為藝術處理的要求,需要一口氣唱下去,中間不許換氣,這時便常常采用循環式呼吸。合唱隊員不統一換氣,而是在不同的時間內陸續換氣,這是為了保持歌唱的連續、流暢和高低起伏。在吸氣時,要輕輕地中止歌唱,保持換氣以前的面部表情、口形,然后輕微地擴張腰腹部,迅速吸氣,再順著集體的音響所要求的力度和音色,悄悄地融進去,使整體的音響不受影響,使聽眾感到好像是一口氣唱下來的。
循環式呼吸是合唱藝術中特有的手法,常用來表現連綿不斷的效果。如果樂句是漸強或漸弱,則要特別注意順著力度的發展而中止或加入,千萬不要使個人聲音突出,破壞合唱效果。
歌唱中運用正確、合理的呼吸法會直接影響到歌曲是否優美動聽,感情是不是豐富,歌曲的旋律是不是流暢自然。經過認真的訓練后,你會在歌唱時感到胸腹式呼吸法是一種理想的歌唱呼吸法。
第五,進行歌唱的語言訓練。
歌唱語言和我們平時說話的語言不同,它是經過藝術加工后的一種表達手段。我們在歌唱時,應該把每個字都唱得真切,做到吐字清楚、字字珠玉,隨著旋律的起伏,使字字自然流暢,不含混,不拖泥帶水。所以,要唱好一支歌,不但要具有發音技術的基本功,同時也要掌握吐字清晰的語言基本功。
第六,學好咬字和運用口型。
如果只追求聲音的洪亮而不重視咬字,就會使我們的歌聲形成只有旋律而辨不清歌詞的毛病。歌唱中的咬字,要用唇、舌、齒等器官,將聲母咬清楚,并且改變口腔形狀,正確地唱出每個字。
咬字清楚,口型正確能夠使我們的歌唱更加悅耳動聽,這也是唱好歌曲的一項基本功。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