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納孩子的情緒,與孩子有效溝通(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9-04-28 11:39:12

《孩子,把你的手給我》告訴我要懂得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產生情緒時,無需說教、指責,只要做好一面如實地反應孩子情緒的“鏡子”即可。因為小孩子還沒有能力來感知自己的情緒狀態,所以常常會情緒失控,我們只要把孩子所產生的情緒真實地映照出來。我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練琴時,我比她心情都焦慮,因為看她一直錯,一直都很急躁地在“嗯”“唉”……但我卻裝著若無其事地說:你彈錯了感到很沮喪吧!你為自己出錯很煩惱吧……
她問我:媽媽,到底練3遍,4遍,5遍,你選那一個?
擱往常我一定沒好氣地說:自己的事自己決定,不要總問我。其實這樣說,也是想逼逼她自己拿主意,現在大了好像越來越沒了主見了,可是很多回我發現如此地逼和訓練好像也并沒有多大的效果,反而因為我心急的態度或是我明顯傾向于想讓她選擇多練幾遍,結果鬧得不愉快。
今天我很平靜地說:3遍,4遍,5遍……真的很難選擇啊,不知道練多少最合適(這如實反應了她的矛盾心理)……頓一會兒我又說:不過如果你讓我選,我就選中間的,選四遍。
文文很爽快地:我選5遍吧!
一會兒她練得不耐煩了,覺得自己練得遍數足夠多了。又問我:媽媽,你覺得我要不要練了。
我并沒有急著回答她的問題,只靜靜地等待,她又緊追:媽媽,你說呀,我到底要不要再練了?她已經有急躁的跡象顯現出來。
我仍然是慢慢地,似乎漫不經心地道:你現在在猶豫要不要練了!(也是像面鏡子一樣如實反應她的狀態)
很快我又聽到她說:我有辦法了。
然后看到她翻開后面老師還沒有教的地方,開始認真地練起來,看來悟性還不錯。盡管我心里并不贊同她這樣的超前,我多么希望她能繼續練剛才老師教的曲目,練得更扎實,更標準。可是我知道對于一個小孩兒的認知來說,這是一件難以做到的事,所以我不能按照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要有耐心靜靜地等待孩子慢慢悟得自我教育。所以我就安靜地任她往后翻往后練,順其自然,畢竟往后練能說明她的興趣所在,我要呵護她的興趣,這比什么都更重要。終于一會兒她又回練到原來的曲目了。
做一面反應孩子真實情緒的鏡子感覺還不錯,蠻有成效,蠻有收獲,至少我們在平靜地對話,我發現關于孩子的行為真的不要急于表揚和批評,靜靜地等待或簡單地重復孩子的問題有奇效。以前我雖然懂得不能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多以表揚為主,可是才發現那些空泛的表揚太虛,表揚是要講究技巧的,只要簡單的描述孩子好的行為,她們就能自我總結肯定,從而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三、別輕易對孩子發火,淡定地反應自己的情緒
假期因為天天膩一塊兒的緣故,雖格外親近,卻也因為這親近經常就會毫不遮掩地發脾氣,耍小性子,矛盾一觸即發,和文文的相處似乎越來越難。
暑假作業還沒寫幾個字便又問東問西的,這漫不經心的習慣我一直反感,也一直糾正,好像都不大奏效。通常我都是狠狠地訓斥:“你不要老是問來問去的,安靜點做事。你可真煩!不許再問,你這什么壞習慣啊!結果可想而知必定是鬧翻的!
受到阿黛爾·法伯姐妹的指引,我開始格外注意和女兒的對話方式——不打擊孩子,而理解她的情緒,所以描述問題,并表達我的感受。
在我讀書時被她打擾得很煩躁時,努力保持平靜地訴說感受:在我專心致志看書時,最討厭被打擾了,你一直在我耳邊吵,搞得我快崩潰了,一點都看不進去了……老這樣被打擾,好煩!
我就這樣平靜地描述我的感受,奇跡發生了,女兒真能盡量控制少問問題或不問問題,即便實在控制不住,走到我跟前時,總很小心地說:“媽媽,我再打擾一下!”有一次走到我跟前竟蹲著等,還自言自語地念叨:“我等會兒,讓媽媽多看一會兒書!”后來我們還約定好了,下一個問題爭取要等我看完多少頁才可以問。這其中有些問題自己主動解決了,獨立性增強了。
文文有這樣的習慣,經常被喊了不搭理人,現在當我一次次喊她都得不到回應時,我就會向她表達了我的心情:“我很沮喪,喊了你很多聲,都不答應我。”總會有神奇的效應。
也許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不懂事而忽略了孩子情緒的因素,那么在與孩子的相處中總會事事碰壁,出現無法溝通的狀況,這是家庭教育的弊端。因此,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并引導孩子嘗試表達自己的情緒至關重要。多點耐心,給孩子創造融洽的情緒氛圍,借助良好的情緒引導與孩子有效溝通,培養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引導孩子自我教育。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