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19-05-27 10:00:00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一二單元教案
第一單元 四則運算
單元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理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意義,掌握四則運算中各部分間的關系,對四則運算知識進行較系統的概括和總結。
2. 認識中括號,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能進行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
3. 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四則混合運算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 通過數學學習,提高抽象概括能力,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良好學習習慣。
內容分析 :
這一單元是這冊書中一個重點單元。本單元主要 并梳理混合運算的順序。混合運算前面學生已經學會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兩步式題,并且知道小括號的作用,這里主要 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并對所學的混合運算的順序進行整理。其主要內容有:整理同級運算的順序,教學并整理含兩級運算的順序及含有小括號的運算順序、有關0的運算。
學情分析 :
四則運算的知識和技能是小學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在一到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較多關于四則混合運算的知識,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能初步理解混合運算的作用,體會運算順序。在第二學段本冊的教學內容中,學生已經具備較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能夠較好的理解比較抽象的運算順序,符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規律。
教學重點 : 熟練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加帶有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四則混合運算順序的學習。課題: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課題: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
教學內容:教科書2—3頁例1與“做一做”,練習一第1-5題。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設計
一、復習鋪墊
加減5分鐘口算。
二、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 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1)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