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2-13 11:45:49
按計劃學習的習慣。一定要指導孩子什么時間寫作業,一定要留出玩的時間。計劃要讓孩子自己定。家長可以監督,有時可以調整,但不能放棄。
專時專用,講究效率的習慣
很多孩子在寫作業時,磨的很,看書寫作業,心不在焉,時間耗的很多。孩子學習應該質量數量并重,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一定數量的任務。這既需要講清道理,又需要嚴格訓練。孩子年齡不同,個性不一,要從實際出發提要求。從心理學的角度來是說,一二年級的學生,每次學習時間以30分鐘為宜,以后逐漸延長。開始孩子自己不會支配,家長要指導,該玩則玩,該學則學。重要的是要讓孩子知道,一旦坐在書桌前,就要進入相對緊張的學習狀態。還要會評價自己的學習情況如果作的好,家長就要給予表揚鼓勵。但是,我們很多家長,只要求學習,很不得讓孩子一直做在書桌前,看書寫作業,沒有休息和放松的時間,這樣反到使孩子養成了磨磨蹭蹭、不講效率的習慣
善于請教的習慣
善于請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發現問題。我們要指導孩子隨時將自己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記下來。向老師請教,向同學請教。但這些問題一定是自己苦思冥想沒有解決的問題。如果自己有嘗試性的答案,而又不能確定,帶著問題問老師收獲會更大。有時,自己和老師的想法不一樣也要提出來。學問,既學又問。有的孩子上課不敢問,下課也不敢問,要鼓勵孩子突破第一次。幾次之后,就敢問了,如果孩子有了這個好的習慣,會很受益的,會帶到初中。對學習大有好處?颇慷嗔,和老師接觸的的時間少了,那些善問的學生很沾光。
良好的自理習慣
所謂“自理習慣”,也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習慣。自理可以包括多方面的自我管理,比如學習、生活、衛生、勞動等等。有一位教育家曾經說過: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從學前到小學,是培養孩子自理習慣的關鍵時期,因為這一時期,孩子面臨著心理上、生活節奏上、活動重心等方面的轉折。自身角色的變化,使孩子的成長翻開了“新的一頁”,此時,孩子尚沒有形成小學生的固定的行為模式。家長如能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培訓孩子的自理習慣,定會收到事功倍的效果。
1、應引導孩子形成自理的意識。
家長一方面要改變自身對孩子包辦代替過多過細的做法,扭轉孩子的依賴心態;另一方面,要培養和強化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識。要從孩子上學的第一天起,就讓他認識到,他現在已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孩子了,而是一個光榮的小學生了。作為小學生也要學會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同時,在生活中,家長應有意識地安排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要求孩子每天堅持自己芽衣、吃飯、刷碗、疊被、整理學習用品等等,這樣天長日久,孩子的自理意識就會不斷加強,自理習慣也會在自理能力的提高中逐步形成。
3、幫助孩子掌握家庭學習的幾個環節。
孩子回家后的學習活動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和補充,對于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最初,孩子并不知道在家里如何學習,這就需要家長培養習慣于良好的始端。家長就要從孩子開始正規學習的第一天起,對孩子的家庭學習提出嚴格要求。比如要求孩子每天準備好所需要的學習用品;按時完成家庭作業;作業要寫得整齊、工整;做完作業后要自己整理好書本等。在此要求的基礎之上,家長要側重幫助孩子掌握好家庭學習中的四個環節,既復習、作業、檢查、預習。復習就是把當天所學的知識重新過目一遍,找出重點知識;在復習的基礎上,再認真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然后把寫完的作業仔細檢查一遍;最后,把下堂課要學的知識預習一遍,對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通過字典來掌握,對不懂的問題做上標記,以便在下堂課上注意聽老師講解。
為了幫助孩子掌握這四個環節,開始時,家長必須同孩子一起一步步進行。在孩子熟悉并掌握了復習。作業。檢查和預習的方法后,家長要經常對孩子的學習行為進行督促和指導,使其逐步形成穩固的習慣。據有關研究表明,低年級小學生一旦形成“復習、作業、檢查。預習”這樣一個家庭學習的習慣模式,不僅會促進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會對孩子未來的學習產生深遠的影響。
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我們常常會發現有些孩子的計算錯誤比比皆是,有的把“加”算成“減”,“乘”算成“除”,有的把“6”抄成“9”,有的忘了退位,進位,有的干脆就抄掉數字。叫他來改錯,他又馬上能獨立地改正確,看來孩子并不是知識方面有什么不懂,于是乎往往老師和家長就把這種現象歸結為孩子的“粗心”,總是苦口婆心地說:“你下次一定要仔細。”而到了下次,孩子依舊改進不大,很讓人頭疼。其實,這種現象真是“粗心”二字所能掩蓋的嗎?
我認為并不全是。原因如下:
一、沒有干凈、整潔的書寫環境
有的孩子桌子上的東西一大堆,放的亂七八糟,寫作業時,一會兒掉本書下去,一會兒又掉個筆蓋下去,孩子一會兒撿這樣,一會兒撿那樣,思路總是不停地被打斷。
二、沒有良好的書寫習慣
有些孩子寫作業時心情浮躁,不能靜下心來寫字,書寫雜亂無章,排列無規律,“0”寫的像“6”,“1”寫的像“7”等等,當然就容易看漏、看錯。
三、計算時不能全神貫注
有的孩子喜歡邊玩邊做作業,一會兒轉一轉手中筆帽,一會兒東瞧瞧,西望望,拖拖拉拉的,沒有一點緊迫感。做半道題,玩一會兒,再接著做下半道,思路不連貫,當然容易犯錯。
四、沒有養成打草稿的習慣
一、二年級所學的計算知識較為簡單,基本不用打什么草稿,到了中段,數字變大,步驟增多,有些孩子對這樣一些大數字,多步驟的計算題仍然是寧愿口中念念有詞地去口算半天,也不愿在草稿本上寫一個數字,嫌麻煩,結果往往花了不少時間,結果還是錯的。
五、在草稿紙上胡寫亂畫。
六、 計算時一些細節不注意
一、二年級所學的加、減法較為簡單一些,有時進位或退位不標出來,對計算正確影響不是很大,到了中段,涉及到乘法、除法,進位數字大,還可能連續進位或退位。如果不把進位、退位標出來,往往就容易記錯或漏掉。
以上種種原因均可造成孩子懂了算理,但一下筆就易錯的現象。所以,當一個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不能僅僅教育他們要“仔細”。因為沒有找到問題的根本原因所在,他怎么知道如何才能“不粗心”?同樣一個計算錯誤,造成的原因可能是不一樣的。因此,要仔細觀察孩子的計算,認真分析每個孩子真正的原因所在,有針對性地給孩子提出具體的、可操作性的建議,才能取得實際的效果。
首先,要求孩子寫作業時,桌面一定要收拾干凈,除相關的書、本子、筆之外,期于的東西一律不放在桌面上,創造一個良好的書寫環境。
其次,對孩子的書寫要求一定要嚴格,要求字的大小統一,排列整齊,可采取一些獎勵或懲罰的措施進行強化。當孩子真的能靜下心來寫好字時,他的計算錯誤也會明顯減少。
三、寫作業時,要把握好時間限制,讓孩子有時間觀念,有緊迫感,同時也提高專注程度。
四、在中段要培養孩子打草稿的習慣。讓草稿成為自己的好幫手,而不是一種負擔。我曾讓自己的孩子從草稿紙作起。
五、要養成作標記的習慣。如進位加,退位減這樣,到了學習較為復雜的計算時,才不容易犯錯。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