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名人故事精選:杰克·倫敦是自殺身亡的嗎?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13 12:04:09

小學生名人故事精選:杰克·倫敦是自殺身亡的嗎?
杰克·倫敦(1876年-1916年),原名為約翰·格利菲斯·倫敦,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他一生共創作了約50卷作品,其中最為著名的有《野性的呼喚》《海狼》《白牙》《馬丁·伊登》和一系列優秀短篇小說《熱愛生命》《老頭子同盟》《北方的奧德賽》《馬普希的房子》《沉寂的雪原》等。
杰克·倫敦之死至今是個謎。1916年11月21日星期二,杰克·倫敦計劃第二天去紐約,而且打算中途繞道去看看芝加哥賽牲會,買一些良種牛,但是那天晚上他卻服用了過量的嗎啡死去了。
他桌上有個本子,上面寫了些計算藥量的數字。那時他患著尿毒癥,但醫生認為把尿毒癥看做他的死因是不能叫人信服的。那么只有兩種解釋:自殺,或是計算藥量錯誤。從他白天的安排來看,不像是自殺;但那么重要的藥量計算竟也會出錯也叫人難以接受。
有人說他是累死的,因為過于勞累,所以體質日益下降,當他喝了少量嗎啡后,竟然支撐不住而倒下了。從以下資料便能看出,他確實很累。
杰克·倫敦24歲開始寫作,去世時年僅40歲。16年中他共寫成長篇小說19部,短篇小說150多篇,還寫了3個劇本以及相當多的隨筆和論文。這些作品,共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陌生,又異常廣闊的世界:那荒涼空曠又蘊藏寶藏的阿拉斯加,波濤洶涌島嶼星羅棋布的太平洋,橫貫美洲大陸的鐵路線,形形色色的鮮活人物,人與自然的嚴酷搏斗,人與人之間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不說要寫下這么多的文字,就是為了尋找靈感,而去外面世界采風的過程,也是很累人的。如此巨大的工作量,對于誰都是一件挺累的事。
但是,僅僅說累,對于杰克·倫敦來說,這還不是最累的,因為還有比這里更累的時候。因為他來自“占全國人口十分之一的,貧困不堪的底層階級”,在一個既無固定職業,又無固定居所的家庭中長大。所以,艱苦的日子幾乎時時陪伴著他,自幼當童工,漂泊在海上,跋涉在雪原。因為貧困,杰克·倫敦小學畢業后便去工作,10歲左右就開始做報童和罐頭工人,在街頭斗毆中練就了一身本領,成了小流氓頭。他最喜歡的活動是駕駛船只。13歲時他曾經只身駕駛小船,穿過暴風雨中的舊金山灣,別人幾乎難以相信,可那是事實。在一家電氣公司,經理讓他一天干活13個小時,沒有星期天,把他累的死去活來。那個時候,他都沒有累倒,何況后來,他的生活發生了巨大變化呢,因為他后來不但買了別墅,還購了輪船。
也有人說,他是因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突然感到精神空虛所致。因為他可以忍受痛苦和磨難,卻不能面對快樂和舒適。
成名之后的杰克·倫敦陷入了金錢的泥沼,寫作粗制濫造,批量復制了一些低劣之作。他的生活也充滿了墮落氣息,在購置游船、建造豪華別墅中,打發著內心的無聊。而這無聊增長到極限,死亡便成了唯一的選擇。杰克·倫敦用自殺的方式結束了他40歲的生命。這一結局,不僅僅是生命的終結,也是對空虛生活的一種否定,更是對人生意義的一種永遠被懸置的發問。杰克·倫敦用死亡的方式背叛了他的成功。
杰克·倫敦這樣寫道:“當生活變得又痛苦又讓人厭倦的時候,死亡就會前來哄你睡去,一睡不醒。”杰克·倫敦用作品和自己的人生經歷,揭示了這樣一重悲劇,即一個人在困境的時候,可以靠夢想堅持下去,而一旦走出困頓獲得成功,生命的意義便成為一個問題。苦難可以使人的內心很強大,而成功卻能夠毀滅一切。
不過,也有人說他是因為家庭與生活的不如意,才選擇自殺的。因為那幾年的生活越來越令他煩惱。他和妻子離了婚,卻發現新的妻子跟原來的妻子具有同樣的毛病,而他鐘愛的女兒卻愛著母親,和他疏遠。朋友們因為財富而背叛他。他新修的別墅“狼舍”突然被火燒掉了,給他帶來了大筆債務。他種植的四十萬株樹苗全部死去;他牧場的良種馬和豬牛羊也陸續死光了。他心力交瘁,引發了疾病,其中最困擾他的是尿毒癥。心理上的極端孤立,生理上的巨大痛苦使他借酒澆愁,越來越沉湎在酒精里,難以自拔。也許他那天晚上感到太疲倦,太需要解脫,于是就用嗎啡來結束自己的一生。
不管杰克·倫敦是不是自殺身亡的,他畢竟已經去了。但是,他的死卻給后人留下了無限的思考:怎樣走完自己的一生,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