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也需要充電,適當休息記憶效果更好(2)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11-06 21:53:04

這一現象的具體機制尚不清楚,不過我們對記憶形成的了解正愈發深入,或許能提供一些線索。如今被廣為接受的觀點是,記憶最初形成之后,會經歷一段時間的鞏固期,將其封存為長期記憶。科學家一度認為這一過程是在睡夢中發生的,因為海馬體(記憶最初形成的地方)和大腦皮層之間的交流在睡覺時會有所加強,這一過程或可建立并強化后續回憶所需的新神經連接。
上述活動在夜間強度較高,也許這就是我們臨睡前學習效果更好的原因。但2010年由紐約大學萊拉?達瓦奇(Lila Davachi)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僅是睡夢中存在這一現象,白天休息時也會產生類似的神經活動。該實驗中的受試者首先要記住幾組成對的圖片(一張人臉與某一物體或場景配對),然后躺下休息一會兒。達瓦奇發現,在受試者休息時,海馬體與視覺皮層之間的交流同樣有所加強,并且最關鍵的是,這兩處腦區間連接更強的受試者記住的內容也更多。
也許大腦會抓住每一個休息的機會,鞏固剛才所學的知識,而在這一過程中減少刺激則可助大腦一臂之力。神經損傷可能會使大腦格外容易受到干擾,因此休息對中風幸存者和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的記憶改善作用也格外明顯。
其他心理學家也對這一研究成果倍感激動。“科學家已經開展了多項研究,雖然實驗形式和記憶任務不一,但均產生了一致的效果,非常驚人。”約克大學的艾登?霍納(Aidan Horner)指出,并且贊同這一發現或能提供幫助智力受損人士的新途徑。
此外他還指出,從實際角度而言,我們很難為此類患者安排足夠的休息時間、從而改善他們的日常記憶力。但他認為這一研究結果仍有很高價值,可以幫助患者學習重要的新信息,如記住新護工的名字和長相等。“也許患者只需休息一小段時間,便能更好地記住新護工,之后便可更輕松地與他們相處。”德瓦爾表示。她聽說一名患者便是利用這種短暫的休息記住了自己孫子的名字,不過她也強調,這只是道聽途說而已。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托馬斯?巴格里(Thomas Baguley)對此持謹慎樂觀態度。他指出,已經有阿爾茨海默癥患者被建議多多放空思緒、緩解壓力,從而改善整體病況。“有些干預治療也許會鼓勵清醒狀態下的休息,值得研究一下這些方法的效果是否部分程度上與減小記憶干擾有關。”巴格里表示。不過他也指出,此類方法也許很難運用在嚴重癡呆癥患者身上。
除了對上述患者的臨床價值之外,巴格里和霍納均認為,學習時如能定期休息一下、同時排除干擾,便能更牢固地掌握新知識。畢竟對很多學生而言,記憶力提升10%至30%足以使學習成績產生質的飛躍。“你可以在復習時安排幾次10-15分鐘的休息,”霍納表示,“這或許可以稍微改善接下來學習時的記憶力。”
在這個信息過剩的時代,要定期充電的可不止手機,大腦顯然也需要充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