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英語教案 > 三年級英語教案上冊 > 正文
2018-07-09 20:05:10 下載試卷 標簽:北師大版英語 三年級上冊 教案設計 How much
二、新授
(一)聽故事
1. 播放課件,學生邊看圖,邊聽故事。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故事,理解大意。
2.再次播放課件,出示問題
(1)How much is the train? (2)How much is the the kite?
(3)How much is the the robot? (4)Do they buy the train?
學生第2次聽故事,同時帶著問題再次聽故事,在聽的過程中搜集信息。
3.聽后學生回答問題
學生回答問題時會在買沒買火車這個問題發生爭執,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圖5,了解情況,后面具體講課時也會再次提到。
設計意圖:學生第一次完整地感受故事。提出一些問題幫助學生理解故事。(二) 講故事
出示課件,讓學生仔細觀看,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P1: 這時三個主人公剛走到賣玩具的柜臺。問學生 Are they happy?
生說Yes. 并讓學生注意觀察What’s on the table? 生說:The kite, train, and doll. They are toys. P2:這時開始逐個問價錢。
師問:What’ s this? 生答:It’s a toy train. 再問How much is the train? 答:It’s ¥20. 師很夸張的說,oh, it’s too expensive.
然后老師出示句子卡片,操練幾遍。同時板書。
P3:師問:How much is the kite?
生答后,師說:It’s cheap. Do they like it? 并操練句型。
P4:師問:What’ s this? How much is the robot?
引導學生回答:It’s ¥11。
P5:學生觀察圖,老師再次提問What do they buy, the kite, the train, or the robot? How much are they?
教師板書句型。
教師拿出其它卡片,鞏固操練主要句型。How much is the ball?( teddy bear) It’s ……yuan.
P6:仔細看課件,在售貨員伸手接錢時停住,問What are they doing? 答:給錢。從而學習句子Here’ s the money. 接著放課件,售貨員手拿硬幣。停,并問What are the coins use for? 學生答:找的錢(有一定的買東西經驗,通過看圖,完全可以理解其意圖)Here’ s the money. Here’s your change這兩句話在本節課不作為重點講解。
P7:學生直接重復句子Here’s your change.
P8師說
Oh, Mocky is trying on shoes. He is wearing a pair of big shoes. They look like the ducks’ feet. They can help swimming. (加動作輔助學生理解)
引導學生看“穿藍色衣服的男人”。 Is he good or bad? (加手勢)
P9:看課件,小偷逃跑了
P10:放課件,老師說Well done, Mocky. 這時老師提出If you see a thief, what will you do?
生答:報警,喊人等等。
(設計意圖:適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告訴學生遇到壞人時首先要沉著冷靜。當別人遇到危險時,要在確保自己安全的情況下,幫助別人。
三、操練
1. 學生跟讀一遍課文。
2. 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小故事。
3. 匯報展示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是學生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好機會。這不但可以增加學生學以致用的機會,更可以增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促進思維的發展。)
4.小組合作,給圖片排序
每組有一套故事插圖,由組內一名學生讀故事,其他人員給圖片排序。 排好后全組學生利用自己的作品齊讀課文,共同檢查排序是否正確。
(設計意圖:小組中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每個成員都會帶有極大的熱情,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降低了難度,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四、作業
讀熟課文,下次課表演故事。
教學效果評價設計
1、第一次聽小故事,先整體感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對本單元的話題內容有初步的了解。
2、第二次帶著問題聽小故事,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策略。
3、分角色朗讀小故事,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物的語言,發揮每個孩子的優勢。
4、小組合作,給圖片排序。小組中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學習任務由大家共同分擔,降低了難度,學習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教學設計的特色
本節課經過了幾次修改。一開始我忽略了老師講課文的過程。覺得學生能夠通過聽,讀故事回答幾個關鍵的問題就算理解了故事,而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操練句型上。其實幫助學生理解故事,掌握一定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而且這種能力的培養是需要時間的,是需要老師的精心教導的。于是教學設計發生了很大變化,使其讓學生更容易接受了。
1、歌曲引入,既復習了數字又活躍了課堂氣氛。我認為歌曲引入教學是屢試不爽的一種方法。學生對瑯瑯上口的英文歌曲和童謠的喜愛是不言而喻的。
2、先整體呈現故事。故事教學就是要讓學生理解故事。先整體后部分的方法讓學生先感知故事,而后再從細節理解故事。
3、操練環節
給圖片排序。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排序。這樣設計給學生增加了一次聽音認讀的機會。
教學反思:
本課是北師大版三年級第二單元故事教學第一課時。教學目標定位在初步理解故事大意,能夠朗讀小故事,初步接觸本單元的功能句型。
問題1:在本課中,出現了三個話題單詞,應呈現出來,讓孩子認讀,但我忽略了這個環節,只注重了句型的訓練。
問題2:小組活動前,應給學生明確的要求,再進行活動。
問題3:教師的板書給學生起到一個示范性作用,如果打好四線三格,讓孩子們看到單詞如何占格,幫助他們形成正確書寫習慣。
問題4:最后一個活動,給圖片編序號,課前我先用字母編號,學生再用數字編號,訂正答案時,學生容易明確說的是哪一幅圖。
總之,本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了解了故事,并能讀課文。多數組的合作還是有效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