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如何與孩子溝通?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22 08:41:51
家長養育子女的過程是最幸福的過程,但有時也可以用到一個詞語:喜憂參半。孩子雖小,但有自己的態度、做法、情緒,因為孩子認知能力有限,總有他可愛的方法、幼稚的想法、天真的沖動甚至荒唐的舉動。
養育孩子的過程一定是狀況百出的,孩子讓家長感受到的不止是靜好安穩、可愛溫馨,也時常會有可笑可氣的狀況發生。當問題出現,家長與孩子如果溝通方式不對,溝通不暢時,甚至會出現這樣的狀態:血濃于水的爭執,骨肉親情間的沖突,雞飛狗跳的對抗。那當問題出現了,家長與孩子該如何溝通?我認為應把握以下原則:
家長不要輕易給出具體解決方法,而是通過讓孩子:描述事件——說出自己的感受——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相信孩子能做到——鼓勵或者提出希望,鼓勵孩子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種溝通模式可以讓孩子通過自己的一步步探究最終找到答案。最忌諱說:你這種情況是交往障礙!你這種問題就是小心眼!等等這些結論性、否定性的語言。
表揚和批評都帶有表達者自己的看法,溝通模式也是自上而下的,被表揚或者被批評對象都是被動接受(或者反抗),顯然這些都不是對等方式或者角色對位。而無評價交流才是在尊重前提下的真正平等溝通,雙方都沒有壓力并且溝通順暢。
跟孩子的溝通效果不取決于你說了什么。征求孩子的意見——問究竟怎么看的——準備怎么辦,按這樣一個流程下來,孩子會感覺到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自己是受尊重的,就會主動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找不到也會從容接受家長的建議。
反之,父母一味地說教、武斷粗暴的方式、居高臨下的態度、聲淚俱下的哭訴,只會阻斷與孩子溝通的通道,阻礙孩子表達真實想法的欲望。孩子不跟家長說實話或者不溝通的原因,不是家長說得不對,而是孩子接受不了你說話的“樣子”,或者孩子感覺說出來的話“不安全”。
因此,積極傾聽、開放式提問、攝入性會談等這些心理咨詢的方法同樣適用于與孩子的溝通。不管孩子犯了多大錯誤或者怎樣不出色,他都叫你爹媽,別人家孩子再優秀跟你沒有一分錢關系。家長所謂的臉面與孩子成長的過程相比,真是不足掛齒。
用心體驗孩子的內心,用眼神祝福孩子的行為,用嘴巴鼓勵孩子的探索,用手托起孩子的夢想,用腳丈量孩子成長的腳步……這就是我們每個做家長的功課。
所以,作為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語言模式決定與孩子的親密關系程度,也決定這個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心智模式,最終也決定了孩子的命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