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6-18歲孩子有效溝通的超實用清單(三)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21 09:01:06

高中階段
10、高中一年級
認知特點: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身體迅速發育,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感情變得內隱,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并不明顯,常阻礙親子關系的相互了解。
溝通: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因為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并且有很強的關聯性,一個知識點或是知識模塊出現問題會導致這個科目的學習遇到瓶頸,引導他們每次考試后都對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
其次,要正確看待成績波動,因為成績的暫時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對某個學科失去興趣,是得不償失的。
11、高中二年級
心理特點:目標不明確,既沒有高一時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是一個容易出現動蕩和茫然的時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別是考試中受到打擊,就會自我懷疑,產生焦慮。
歸因心理發生很大變化,主動意識明顯增強。到了高二,孩子對于學習成敗的歸因,更重視自己學習行為的影響。對于學習成績的提高,他們更多地寄希望于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
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常幻想將來等。
溝通:引導和幫助孩子實現均衡發展,把能力短板補上來,幫助孩子正確認識高考的普遍性,幫助他們認識到提前準備的重要性,減少恐懼和焦慮。
12、高中三年級
心理特征: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并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隨著備考時間的減少,在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自信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扎實,方法科學,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充滿信心。
有點迷茫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于基礎不扎實,學習方法不當,成績經常被動,從而導致思想不穩,當成績不進步或下降時,比較消極。考試進步時,又充滿斗志。自感考大學有難度,對前途感到迷茫。
想放棄的孩子,基礎太差,或者經過努力,但沒有進步,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思想進入“考大學沒指望”的誤區,成績越來越差,甚至最關鍵的時候自暴自棄。
溝通重點:積極找老師溝通,全面了解孩子的當下情況——包括學習和心理。家長也要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逼得太緊,多關注孩子心理狀態,切勿因自己的焦慮影響到孩子。給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重視孩子的營養健康。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