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趣的培養,決定孩子終身成就(一)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6-06 08:53:18

小樹媽說:丘成桐是哈佛大學的數學教授,世界上最有影響的數學家之一,1982年他獲得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這也是迄今唯一獲得該獎的華人,這篇文章是他在北大附中的一次演講,里面通過自己成長的經歷,講述了家庭教育、讀書、興趣培養、體育鍛煉等等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文章有點長,但相信看完之后,會給大家很多啟發。
博覽群書很重要
天才不一定能成才
一位學生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我在1960年通過考試到香港培正中學讀書。但是在鄉下的學校閑散慣了,始終提不起很大的興趣念書。
所幸先父母對我管教甚嚴。先父丘鎮英,1935年廈門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畢業,翌年進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大學院深造,專攻政治制度與政治思想史。
先父當學院的教授時,學生常到家中論學,使我感受良多。我10歲時,父親要求我和我的大哥練習柳公權的書法,念唐詩、宋詞,背誦古文。這些文章到現在我還可以背下來,做學問和做人的態度,在文章中都體現出來。
我們愛看武俠小說,父親覺得這些小說素質不高,便買了很多章回小說,還要求孩子們背誦里面的詩詞,比如《紅樓夢》里的詩詞。
后來,父親還讓我讀魯迅、王國維、馮友蘭等的著作,以及西方的書籍如歌德的《浮士德》等。這些書看起來與我后來研究的數學沒有什么關系,但是這些著作中所蘊含的思想對我后來的研究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他在哲學上的看法,尤其講述希臘哲學家的操守,和尋求大自然的真和美,使我覺得數學是一個高尚而雅致的學科。一個成功的學者需要吸收歷史上累積下來的成果,并且與當代的學者切磋產生共鳴。有人自認為天賦很高,不讀書就可以做出重要的題目,在我看來是沒有意義的。四十多年來,我所接觸的世界上知名的數學家、物理學家、社會學家還沒有這樣的天才。
最近有一位日本80后作家加藤嘉一在新書《中國的邏輯》中談道,在中國知識非常廉價。中國的物價、房價都在漲,獨書價不漲。書價便宜的原因是買書的人少。中國的文化是很深厚的,如果你們年輕人不讀書,幾千年的文化不能傳承。不論經濟怎么發展,但是文化不發展,中國都不可能成為大國。
在小學學習的數學不能引起我的興趣,除了簡單的四則運算外,就是雞兔同籠等問題,因此大部分時間花在看書和到山間田野去玩耍,也背誦先父教導的古文和詩詞,反而有益身心。在中學一年級開始學習線性方程,使我覺得興奮。因為從前用公式解答雞兔同籠問題,現在可以用線性方程來解答,不用記公式而是做一些有挑戰性的事情,讓我覺得很興奮,成績也比小學的時候好。
我參考了歷史上著名學者的生平,發現大部分成名的學者都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人的成長規律很多,原因也很多,相關的學術觀點也莫衷一是。但是良好的家教,無論如何都是非常重要的。
童年的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是重要的,啟蒙教育是不可替代的,它往往奠定一生事業的基礎。
雖然一位家長可能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是他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仍然能夠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樂趣。對孩子們來說,學到多少知識并不是最重要的。興趣的培養,才是決定其終身事業的關鍵。
我小學的成績并不理想,但我父親培養了我學習的興趣,成為我一生中永不枯竭的動力,可以學任何想學的東西。相比之下,中國式的教育往往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孩子們興趣的培養,甚至有的人終其一生也沒有領略到做學問的興趣。
無論如何,學生回家以后,一定要有溫習的空間和時間。遇到挫折的時候,需要家長的安慰和鼓勵。這是很重要的事情。
另外,家長和老師需要有一個良好的交流渠道,才會知道孩子遇到的問題。現在有些家長都在做事,沒有時間教導小孩,聽任小孩放縱,反而要求學校負責孩子的一切,這是不負責任的。反過來說,由于只有一個小孩的緣故,父母很寵愛小孩,望子成龍。很多家長對小孩期望太高,往往要求他們讀一些超乎他們能力的課程。略有成就,就說他們的孩子是天才,卻不知是害了孩子。每個人應該努力了解自己的能力,努力學習。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