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科學:“黑箱”問題
來源:本站原創 2018-05-31 13:17:13

今天,人們在許多科學研究領域,都可以碰到“黑箱”這一概念,但它并不是指一只真正的黑色箱子,而是控制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作為一種近代科學方法,黑箱方法已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并且與現代科學技術手段聯系在一起,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實踐中。
1945年,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在一篇文章中寫道:“所有的科學問題都是作為‘閉盒’問題開始的”,“若干可供選擇的結構被密封在‘閉盒’中,研究它們的唯一途徑是利用閉盒的輸入和輸出。”維納所說的閉盒,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黑箱。
到底什么是“黑箱”呢?粗略地說,所謂黑箱是指它的內部構造和機理還不清楚,但可以通過外部觀測和試驗來認識它的功能和特征。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客觀事物,當人們還不可能,或客觀條件不允許深入解剖其內部細節(因而無法詳細了解其內部結構和特征),都可以把它看做是黑箱。為了讓讀者對黑箱概念有個形象化的認識,我們先從“大腦之謎”說起。
“大腦之謎”,也叫做“身心問題”,在科學研究史上是一個長期以來沒有得到圓滿解答的難題,無數科學家和哲學家傾注了畢生的心血進行過深入探討和研究,提出了種種假設和理論。思維究竟是怎樣從物質中產生出來的?大腦功能的具體活動機制又是什么?要解答這一系列問題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們可以用物理上的分割法,研究物質的結構和屬性;也可以用化學分解和合成的方法來了解不同物質的成分。但這些方法,對研究大腦的思維功能卻是鞭長莫及的,因為即使按這些方法的要求,將大腦打開,解剖分析,也只能是對失去思維功能的大腦物質的認識。這樣,在科學研究面前,大腦的思維過程就是一個只見其外觀和表現,而無法深入其內在了解其機制的難題。它就像一個不能打開的箱子一樣,里面的一切對于我們來說都是黑乎乎的,一無所知。
在高能物理中,就有如下一個事實:當物質被高度分割后,就會出現不能再分割的微粒,這時人們只能借助科學儀器來觀察其行為,而無法再通過分割來了解其內部結構。對于這類問題,必須開辟新的研究途徑。幸好控制論中提出的黑箱研究方法,為我們研究這類問題提供了可能。
所謂黑箱方法,指的是當一個系統內部結構不清楚時,利用外部觀察和試驗方法,獲得系統(即黑箱)的輸入——輸出特性;再根據這種信息,在不打開“黑箱”的情況下,研究其功能和屬性,探索其構造和機理的一種科學方法。人們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說人相當于一個黑箱的話,那么我們可以通過“聽其言,觀其行”而“知其心”,這是一種行為分析的方法。
黑箱方法的道理并不神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運用這種方法。比如說看電視,如果說看電視必須要懂得電視內部結構和工作原理才行,那恐怕能看電視的人就不會很多了。然而,人們雖然不懂得電視機內部構造和機理,卻知道按哪個開關打開它,調整哪些開關可以得到清晰穩定的畫面效果,什么情況是出了故障,等等。這些都是我們運用黑箱方法的具體體現。不過黑箱方法最典型的應用是中醫看病。中醫看病,主要是通過“望、聞、問、切”等外部觀察作出診斷,開方抓藥。有時遇到疑難雜癥沒有把握時,可以先投以試探性的藥物,觀察病人的反應,并隨時增減藥物,觀其療效,一旦抓住病癥就大膽對癥下藥。這種從人體的輸入特征入手,實施“辯證論治”的方法正是黑箱方法的精髓所在。上面所舉的例子,主要是讓讀者對黑箱方法有個基本的認識,但是控制論的黑箱方法,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具有自己的特點和獨特表達方式。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對系統進行動態觀測的黑箱方法,已發展成為現代控制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系統辨識。辨識,指的是通過外部觀測系統得到系統的輸入-輸出數據,然后用數學方法確定系統的結構和參數,求得定量描述系統動態特性的數學模型,并在此基礎上,實現對系統的最優控制。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