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家長要怎么輔導孩子
來源:網絡資源 文章作者:奧數網整理 2018-04-09 15:40:54
(一)快快樂樂上小學
孩子上小學了,這是他人生道路上的第一個重大事件和轉折點。除了在物質上做好一切準備外,家長和教師還要特別注意為孩子營造一個積極良好的情緒氛圍。讓孩子對小學生活產生向往、渴望學習、渴望與他人交往,要讓孩子感到上學是一件好事,是光榮的、值得驕傲的事。平時家長可以在與孩子交流中傳遞出這樣的信息“你長大了,上小學了,爸爸媽媽真高興”“我們家的小學生,做起事情來就是不一樣了”,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為自己的成長而高興,為自己即將的小學生活感到自豪。家長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準備上學用的各種物品,可以帶孩子走走上學的馬路,在家長給孩子講故事時,可以告訴他:“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里,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己看了,還能從書里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這些方法可以有效保持和延遲孩子的有益學習動機。與快快樂樂準備上學相對應的,我們也看到有些家長的入學教育是非常錯誤的,應與糾正。比如,學業成績是父母最重視的核心問題,望子成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家長將這種渴望過多過早的轉嫁給孩子,動輒就嘮叨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拿第一名……這樣做會令孩子感到壓力驟增,與幼兒園的“玩”的反差太大了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情緒,對今后漫長的學業之路影響甚大。另外,有個別家長用學校和老師來嚇唬自己頑皮的孩子。比如說:“等你上學了,看老師怎么管你”。還有家長片面強化學業的沉重和艱辛。比如說:“玩不了幾天了你,上學了你就沒時間玩了”學齡初期的兒童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有些話會引發孩子的恐慌和厭惡心理,恐懼老師、恐懼學習。有些孩子甚至還會引發生理上的不適癥狀:比如發燒、失眠等,這樣會更加影響孩子的學業,形成惡性循環,家長應該引起高度重視,避免這樣的不當言行。
(二)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很顯然,上小學后“時間”這個概念會更多地出現在孩子身旁周邊較之幼兒園的相對松散的作息時間,小學的作息時間更為緊密和嚴格。從早上起床時間到路上交通時間,再到上課時間、活動時間、作業時間、休息時間、上床睡覺時間等等都環環相扣。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持久性,小學生上一節課要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這個能力是需要練習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懂得什么時間應該做什么事,并一定要堅持做完;什么時間不應該做什么事情,并能夠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為。比如作業一定要按時完成,完成作業后收拾利索才能去看電視和玩,避免完成作業就玩您就幫孩子收拾了,我們經常看到學生忘帶書或一些學習用品,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家長沒給他收拾好,而忘記收拾書包應該是誰的責任。有些家長自從孩子上學后就不再給孩子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做是不科學的,應該給孩子一定的時間自己去支配,但要加以引導。要培養孩子做事不要拖拉,每天一定要養成按時睡覺的好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體力和精力來面對小學生活。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