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昆明小升初語文文言文整理附譯文(二)(3)
來源:家長幫論壇昆明站 文章作者:蜜桃布叮 2018-03-24 11:53:09

示:給……看。惠: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甚:很 惠:同慧 智慧的意思 指:拜見
乃:就,于是 示 :給 看 曰:說 未:沒有
對題目的理解:
楊氏之子楊氏:姓楊的 之:助詞,相當于"的" 子:兒子 把它連接起來
孩子的回答很妙,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
是在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因為他要承認孔雀是他家的鳥,他說的話才立得住腳。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維的敏捷,
語言的機智幽默。
朗讀方法: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十、精衛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于河。--《山海經》
注釋: 1、曰:叫作 2、發鳩之山:古代傳說中的山名
3、拓木:拓樹,桑樹的一種 4、狀:形狀 5、烏:烏鴉
6、文首:頭上有花紋。文,同"紋",花紋
7、其鳴自詨:它的叫聲是在呼喚自己的名字 8、是: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兒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異義詞 : 赤足:1.文中指紅色的腳。 2.現代漢語中指光腳。
譯文: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發鳩山,山上長了很多柘樹。樹林里有一種鳥,它的形狀像烏鴉,頭上羽毛有花紋,白色的嘴,紅色的腳,名叫精衛,它的叫聲像在呼喚自己的名字。這其實是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東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沒有回來,所以化為精衛鳥。經常叼著西山上的樹枝和石塊,用來填塞東海。濁漳河就發源于發鳩山,向東流去,注入黃河。
十一、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譯: 絕 :斷絕 善 :擅長,善于。
鼓 :彈。流 志在高山 :心里想到高山。
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語氣詞,相當于"啊"。若 :像~~一樣。 洋洋 :廣大。
念 :心里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 謂 :認為。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就。 復:再,又。 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
譯文: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鐘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里想到澎湃的江河,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準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鐘子期去世后,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鐘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于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朗讀停頓: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十二、濫竽充數①
齊宣王②使③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④請⑤為王吹竽,宣王說⑥之,廩食⑦以⑧數百人。宣王死,湣(mǐn)王⑨立,好⑩一一聽之,處士逃。 ----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注釋: ⑴節選自《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這則寓言諷刺了無德無才、招搖撞騙的混子,提醒人們只要嚴格把關,混子就難混。告訴人們要有真才實學。濫:失實的。竽:一種古代樂器,即大笙。"濫竽"即不會吹竽。充數:湊數。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