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怎樣和老師溝通?
來源:奧數網整理 文章作者:klgz 2017-10-27 11:33:37

家庭教育不可能不涉及學校教育。那么在教育當中,有一個不能回避的問題,就是父母怎么和老師的溝通。沒有家庭與學校的配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可能陷入困境。因為孩子回來說的話,未必都是準確的。如果你不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也很難教育好孩子。家長和老師及時溝通、密切配合,是孩子健康發展的基礎。尤其是缺點多一點兒的孩子,家長更應注意和老師溝通。
一、要尊重老師,才有效果
(舉身邊的例子)
1、端正對老師總體的看法:不論你對老師怎么看,而是要考慮你的目的是教育孩子。
2、發自內心尊重老師:概念化的老師——所有教我們知識的人,指的是群體。老師的素質未必都能到你的要求,尊重老師實質是尊重自己。
3、不要事事依靠老師:要不看成神,要不就白癡,就以為攤上個好老師就好了,孩子關鍵取決于自己和家庭的學習氛圍。老師按學校模式來做,沒有超能力來管理到幾十個學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師是不實際的。如你的孩子在學校遇到了問題,“某某老師,不好意思打擾您,我是某某的家長,我常聽到孩子談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謝謝您這么認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說他在學校里發生……(把事件長話短說),我想這問題得請教您,看我們做家長的應該如何配合……”之后,耐心的傾聽老師的說明。
二、要正確定位,真誠交流
家長與教師,都是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引導者,兩者之間是目的一致的同盟者。因此,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如果家長需要教師協助幫助孩子解決,則必須及時告知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家長與教師的交流,都要先對雙方進行正確定位:是朋友而非敵人;是協作者而非雇傭者;是責任共負而不是互相推諉。正確定位之后,心態自然就會趨向冷靜、理智;理智的交流,就不會因孩子在校遇到問題而憤然偏激。而是會真誠地把孩子遇到的問題、以協作者的態度告知教師,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問;接著,耐心地聽聽教師的解釋,全面了解教師的教育目的及教育風格。如果雙方的意見不一致,雙方可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對孩子來說最適合的教育方式。
[鏡頭一]課間休息時,幾個男同學在操場上愉快地玩耍,另一個小男孩也想參加,可并不被大家接納,雙方爭執不休,動起手來,其中一個男孩鼻子受傷流血……
第二天早上,流鼻血的孩子的母親來到學校,找老師了解具體情況并提出建議:“老師,我們做家長的也是講道理的人,我們知道同學相處難免會有摩擦,平時在家我們也告訴孩子在學校不要和同學打架,就算別人先動手,也先忍者把事情告訴老師,請老師處理。昨天孩子放學回家,我們知道他流了鼻血,因為不知道怎么回事,心里挺擔心的,所以才來向您了解情況。我的第一個孩子七個月大就死在腹中,所以全家對這個孩子特別重視和疼愛,我希望以后再發生這種情況,請一定給我們打個電話告訴一聲,我們也好放心。”
家長語重心長的一席話,讓老師倍受感動。面對如此坦然和寬容的家長,老師誠懇表示了自己的歉意,承認自己工作上的疏忽。并和家長探討了如何讓孩子學會與同學交往的問題。
(鏡頭二)
早上,學生剛進教室,一學生家長直奔辦公室質問老師道:“老師,昨天我孩子說自己被同學打了,鼻子都被打出血了。我孩子平時非常乖巧,話也不多,從不招惹別人,平時就連我們走親訪友他也不去,總喜歡自己獨自在家玩,見到親戚朋友都十分害羞,很少叫人跟人打招呼,這樣內向的孩子,經常回來說自己被同學打,難道我的孩子就該被人打嗎?他也真是的,打不贏就不知道咬嗎?真沒出息!”對此事一無所知的老師只能先安撫家長請她坐下,等下了課,找到孩子本人了解了具體情況再說。結果是老師很尷尬。沒有沒有達到任何溝通的目的,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在老師面前落下不好的印象。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