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故事之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五)
來源:奧數網 2017-08-18 09:46:25

帝王故事之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五)
封完功臣之后,劉秀又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說:希望大家“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敬之戒之!傳爾子孫,長為漢藩”。就是說,希望大家不要恃寵而驕,對自己要求要嚴謹,節制自己的行為,這樣就不會有什么危險,并能把爵位傳給子孫。光武帝就這樣連哄帶嚇地威懾眾臣。退功臣的同時重用大批文吏。光武帝認為文吏們熟悉封建典章制度,懂得治理國家且情操高尚。建武六年、七年,劉秀連續兩次下詔,命令各地官吏推舉賢良,到京城參加選官考試。實行“征辟”制度,即下詔特“征”用某人為官,公卿和各地郡守也可自行“辟”用他人做幕僚。在詔書中,劉秀嚴格規定了選官的條件:第一,品德高尚,身世清白;第二,要有知識,是通經的博士;第三,熟悉各種法令,能熟練地依法辦事;第四,具有魄力才干,遇事不惑,能獨當一面。各地官吏在選擇人才時,必須嚴格按照這四條標準,如有違者,必將依法治罪。
光武帝為了得到一批有高度文化修養的文吏,多次親自訪求名賢。在劉秀的同學中,有一位叫嚴光的人,此人很有才學。劉秀做皇帝后,他隱姓埋名,隱居山林。光武帝非常希望能和這位才德高尚的同學共謀國事,于是他叫人畫了嚴光的畫像,到嚴光的家鄉去尋找,找到之后,劉秀立即將他接到京城。不料嚴光不愿做官,劉秀幾次光顧他的住所,有時談得晚了,倆人就睡在一張床上。據說,嚴光睡覺不老實,還曾把兩只腳放在劉秀的肚子上,劉秀也任他如此,并不挪開。還有一個南陽宛城人卓茂,是當時著名的儒生,精通《詩》、《書》、《歷法》等,待人寬厚,深受眾人敬仰。劉秀即帝位不久,就派人訪求這位大名鼎鼎的名士,并且任命七十多歲的卓茂作為太傅,封褒德侯。幾年之后,卓茂老死,光武帝駕車素服,親自送葬。光武帝禮賢下士,求賢若渴,確實網羅了一大批品行端正、廉潔奉公的有用人才。如陳留人董宣,為官清正,執法嚴明,不畏權貴。有一次,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劉黃的家奴仗勢殺人,董宣帶領士兵,當著湖陽公主的面將這個家奴打死。湖陽公主氣得渾身發抖,向劉秀哭訴。劉秀要殺董宣,董宣說:“陛
下圣德,中興漢朝,而現在竟縱容親屬家奴殺害平民百姓,如此何以治天下?臣不需鞭殺,請讓我自殺!”說著把頭向柱子撞去。光武帝被剛正不阿的董宣感動,于是不再治其罪。但為了給姐姐一個下臺的面子,劉秀讓人扶董宣給湖陽公主叩頭謝罪。董宣硬是不從,劉秀命人按董宣的頭,董宣兩手按地,就是不肯俯首。劉秀非常感動,任命他為“強項令”,賜錢30萬。
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光武帝在政治制度上采取了“雖置三公,事歸臺閣”的統治措施。
光武帝采取了西漢時加強尚書臺權力的措施。東漢初年,中央的最高官職是三公,即司徒、司空和太尉。司徒是由丞相改稱的,管民政,權力比丞相小得多;司空是由御史大夫改稱的,不再管監察,而是管重大水土工程;太尉管軍事。三公職位雖高,卻徒有虛名,并無實權。劉秀為了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設置了尚書臺機構,并加強尚書的職權,擴大機構,增設官吏。尚書臺設尚書令一人,尚書仆射一人,尚書六人,合稱“八座”。他們直接聽命于皇帝,分掌全國政事。尚書的官位不高,尚書令每年的俸祿只有一千石,副職尚書仆射和六名尚書,每年的俸祿也只有六百石,他們的地位和待遇遠不能同每年俸祿為萬石的三公相比,但實際權力遠在三公之上。尚書臺是最重要的行政決策機構。
光武帝除了通過尚書招攬大權外,還在宮廷內設置中常侍、黃門侍郎、小黃門、中黃門等宦官職務,由他們負責傳達皇帝的旨令和詔書,閱覽尚書進呈的文書。光武帝認為這些宦官們地位更低,他們不可能取得傾國大權,就更保證了他的集權統治。
劉秀以柔術治國,寬民眾,而對官吏極嚴。東漢初年,他恢復了西漢時曾設置過的三套監察機構,還進一步予以加強。這三套監察機構是:(1)御史臺——有侍御史15人,負責察舉官吏違法事件,接受公卿、郡史奏事和解釋法律條文。(2)司隸校尉——有從事史12人,主管察舉中央百官犯法者和各部各郡違法官吏。他們既是京官,又是地方官,監察權力很大,“無所不糾,唯三公不察”。(3)州刺史——全國分12州,每州設刺史一人,他們遵照皇帝命令,代表中央,乘坐驛車,巡行全國各地。他們每年八月出巡,調查各地有無冤獄,同時考察各郡縣官吏政績,并根據政績好壞,決定升遷罷免。他們在年底或翌年初回到京城,向中央匯報。劉秀對巡察制度非常重視,授予他們很大的權力。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