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衰敗與諸侯坐大
來源:奧數網 2017-07-19 23:56:05

東周衰敗與諸侯坐大
從西周時起,天子威儀,各諸侯國間禁止攻戰兼并。原本比周落后很多的各諸侯小國得以修養生息,經濟、軍隊逐漸強盛起來。西周滅亡,東周王室衰弱,周平王遷都洛邑后,不再有控制諸侯的力量,各自為大的諸侯國打破了王室獨尊的局面。后來侯國間互相兼并,強宗陸續出現。在兼并過程中,西周舊制度逐漸被破壞,特別是宗子世襲、不得買賣的宗族土地所有制向個人私有、可以買賣的家族土地所有制轉化,成為東周社會各種變動中最基本的一個變動。東周后期,時局動蕩,諸侯間頻繁的戰爭,使平民百姓的生活變得艱難沉重,但同時也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據《春秋》記載,在東周不斷衰敗的200多年里,魯君朝王僅3次,魯大夫聘周僅4次。魯是周公的后代,與王室的關系已屬最親近,朝貢都幾乎全廢,更別說其他諸侯了,只會比魯的朝貢更少。
可俗話也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東周無論如何貧弱,名義上依舊保持著“天下宗主”的地位,為各諸侯國所尊崇。齊、晉兩大國聯合諸侯一起阻遏蠻族大國楚的北進,都是打著尊王、勤王的旗幟,才得到諸侯的信從和支持的。
這時期的文化中心分別是東周王國、宋、魯,其中以周王朝的文化為主。因為王室衰微,不能養活眾官,有專門知識與技術的王官百工陸續分散到諸侯國,有些人做官,有些人做師,擴大了文化的傳播。魯昭公二十二年(前520年),周景王死,王子朝結合一批喪失職位的舊官、百工,起兵爭王位。經四年戰爭,子朝兵敗,率召氏、毛氏、尹氏、南宮氏等舊宗族和百工,帶著王室所有典籍,逃奔到楚國,這是東周文化最大的一次遷移。周人和大量典籍的移入,使楚國一躍成為代替東周王朝的另一文化中心。在魯、宋、楚這三個文化中心都各有成就:魯國孔丘創儒家學派,宋國大夫墨翟創墨家學派,戰國時楚國李耳創道家學派。
經長期休養生息坐大后的諸侯,有實力也有欲望想要占有他國的土地和臣民,這就促使了諸侯間不斷地發生征戰。吞并與被吞并,造就了楚、齊、秦、晉、吳、越六個大國。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