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學論文 > 小學語文教學論文 > 一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 正文
2016-12-29 16:17:12 下載試卷 標簽:小學語文論文 小學教學論文
據中外教育比較研究顯示,國外教師經常會給學生留一些書本上找不到答案的,而需要學生自己翻閱資料,經分析綜合,提出自己獨特見解的開放性作業。通過這種作業,學生所獲得的能力,要遠遠強于單純死記硬背,生搬硬套的作業。借鑒這種做法,在學習了《青蛙的眼睛》后,我讓學生寫一篇《的眼睛》的文章,讓學生上圖書館、互聯網找資料,開展“研究性”學習,不但培養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寫作能力、創造能力,而且豐富了知識,一舉數得。
三.聯系生活,增加趣味性。
濃厚的學習興趣對小學生的學習有極大的推動力。單調乏味的學動容易
產生疲勞,并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倦心理。而語文學習的天地十分廣闊,如果把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使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必將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
1.聯系學校生活。
充分利用廣闊的學校資源,鼓勵學生多去圖書館、閱覽室,在班中設立“圖
書角”,加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有利于知識的積累。班級口號的制定,班級網頁的內容編排,班級公約的確立,板報、手抄報的稿件采寫、修改、審編,都是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好機會。利用晨談時間,進行“談天說地”活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與大家交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聯系家庭生活。
建立學校、家庭雙項交流的管理模式,把與家長交談、聽廣播、看電視納入
學生的課外作業中。設置登記本,把交談的內容,廣播的要點,電視的情節,用通順、連貫的話寫在登記本中。在一年級學習拼音時,我還讓學生在父母的幫助下,把自己朗讀的音節、故事,錄在磁帶中,次日拿到學校來,選擇幾位同學,在班內播放,聽后師生共同評價,糾正錯音。這種做法,把原來枯燥的拼音練讀變得趣味無窮。有的學生為了達到良好的錄音效果,在家中一遍遍練習,絲毫不感到乏味。
3.聯系社會生活。
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祖國山水和家鄉風景、特產的課文。學了這些課文,我們
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讓學生收集有關家鄉特色的圖片,感受家鄉的景色之美;充當小記者采訪當地老人,了解家鄉的歷史變遷;收集有關家鄉的民間傳說,體會家鄉豐富的人文資源,還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隊,開展社會調查,試寫調查報告。讓學生轉換角色,當小導游,利用雙休日或假期帶領父母、小伙
伴游一游附近的公園、風景區;當推銷員,為某一產品介紹功能,草擬廣告;當糾察員,到大街小巷給牌匾、宣傳欄糾錯;當評論員,就某一社會現象發表自己
見解。
綜上所述,新課標下的作業設計,應力避簡單劃一、機械重復,而應充分考慮學生個性差異,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究、收集、整理、獲取信息,并綜合運用這些信息進行再創造的作業,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利于學生多元智能的開發,提高作業的實效性,使作業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生長點。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