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長征故事:血戰湘江全紀錄(2)
來源:奧數網 文章作者:@佚名 2016-10-27 14:56:55
至此,蔣介石精心設置的四道封鎖線均被英勇的中央紅軍突破,對于其重大意義,正如當年親歷其事的李聚奎后來所說:“在贛粵湘桂邊突破國民黨軍設置的第一道、第二道、第三道和第四道封鎖線,是中央紅軍長征第一階段的戰斗,也是中央紅軍長征最艱難的時刻,歷時一個半月。在這個階段中,紅軍以‘久困之師’,連續打破了粵軍、湘軍、桂軍和國民黨‘中央軍’三四十萬部隊的圍追堵截,沖出了重重封鎖,渡過了湘江,雖然付出了巨大的損失和犧牲,但粉碎了國民黨蔣介石妄圖消滅中央紅軍于粵湘桂邊境的計劃,充分顯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在紅軍長征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損失最慘重的一仗
經湘江一役,中央紅軍從出發時的8萬余人,銳減至3萬余人。這是“左”傾冒險主義和逃跑主義造成的嚴重惡果,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通過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與前四次反“圍剿”勝利的對比,各級指戰員逐漸覺悟出以毛澤東為代表的路線是正確的,部隊中對現行路線的懷疑、不滿和積極要求改變領導的情緒,在湘江戰役后達到了頂點。
長征究竟經過了多少次戰斗?戰果是多少?根據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與陜北紅軍會師結束長征時,由彭加倫記錄、肖向榮填詞的《遠征曲》這樣總結:“大小五百余戰,計算起來,潰敵四百一十團。”這還只是中央紅軍的情況。
中央紅軍的湘江之戰是紅軍所有戰役中最為慘烈的,這是確信無疑的。
湘江之戰,發生在中央紅軍突破四道封鎖線時。經此惡戰突圍后,紅軍人數從出發時的8.6萬余人,銳減為3萬多人。
湘江之戰前紅軍折損大將損失2萬余人
湘江之戰冠以“慘烈”之名,首先是言其損失的人多。
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紅軍的硬仗、惡仗、敗仗并沒有少打。
黎川、滸灣、大雄關、廣昌等戰斗,紅軍連遭敗績。尤其是著名的廣昌保衛戰,紅軍血戰18天,傷亡5000余人,最終卻并未能守住廣昌。
湘江之戰開始前,通過前三道封鎖線時,紅軍也遭受了一些損失。
紅軍前進方向上的四道封鎖線,并非同時構筑,而是隨破隨構。親自指揮第五次“圍剿”的蔣介石雖然有時判斷失誤,但他作為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黃埔軍校校長、北伐軍高級指揮官,還有一定的戰術素養,對紅軍初期的行動方向判斷也是準確的。
第一道封鎖線在信豐河一線,紅軍對手是粵軍陳濟棠部,當地構筑了很多碉堡。盡管黨中央已經與粵軍有借道的協議,但因消息不暢,紅軍仍然遭到粵軍一些抗擊,損失3700余人,折損一員猛將洪超。洪超18歲參加南昌起義,身經百戰,時任紅三軍團先鋒第四師師長,犧牲時年僅24歲。
通過第二和第三道封鎖線,仍然戰斗不斷。戰斗損失和掉隊、落伍使紅軍分別減員9700余人和8600余人。如此算來,雖經沿途的零星補充,紅軍到達湘江河畔第四道封鎖線的時候,不過6.5萬人。
中共中央在突圍轉移時,是想把根據地從江西搬到湘西,攜帶了印鈔機、石印機等大量的“壇壇罐罐”。主力一、三軍團為左右前鋒,八、九軍團在兩側掩護,五軍團殿后,護衛著龐大臃腫的中央和軍委機關縱隊做甬道式行軍,浩浩蕩蕩,場面蔚為壯觀。
彭德懷對把高度機動、善打能藏的紅軍精兵當做“轎夫”,只能被動挨打的做法非常不滿,憤怒地說:“這樣抬著‘棺材’走路,哪像個打仗的樣子。”
本來在8月上旬,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在江西界首地區順利渡過湘。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