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銘:讀再好的名校,都比不上家長重要(2)
來源:奧數網 2016-06-06 18:24:46
讀哪個學校不如家長重要
我認為現在的家長把過多的希望寄托在學校教育上,而忽略了他們在孩子身邊擔負的角色,他們應該在人格和精神上成為孩子的榜樣和楷模。
有幾次,我在MBA班上講課,底下都是成功人士。一個事實是,他們現在的成功與當年上過的小學和中學沒有任何的相關性。去年在南開中學,校方特意介紹了一個他們的校友,中科院數學所的院士,他沒上過大學。我希望家長知道,上什么學、讀哪所學校不能決定孩子的一生,而決定性的影響來自家長。
作為一個父親你我也讓孩子去上過奧數班,后來她到美國上學后告訴我,學校里真正數學好的都是美國人。中國孩子對問題的思考、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感覺,不如美國孩子。這是一種學習的能力差別,而非學校選擇的差別。
我的孩子上學的時候,我和愛人都當老師,顧不上管她。我們也有孩子的升學壓力,但沒給她施壓,沒逼著她學什么,我們的教育更偏向于順其自然。她現在在工作上很棒,在職場上是個令人欣賞的人。我想,這就是我和她媽媽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對她的影響。
而且,我認為不要把家庭教育過于藝術化、也不要過于技術化,就拿建立親子關系來說,很多家長帶著孩子出國旅游、探險,都是一些方式。但親子之間的情感是在普通的生活中建立的,一起做飯收拾房間,這樣建立的關系很真實,讓孩子共同承擔家庭的責任。哪有成天在海灘上你追我跑就能建立的,那都是電視上演的。
我看過一個日本做的調查,日本女孩子普遍不愿意嫁給有車有房、父母給準備好一切的男孩。家庭就像小鳥搭窩一樣,銜點泥和枝葉,一點點靠唾沫黏合,有這個過程,才能體會到建立家庭的辛苦,才會珍惜。親子關系也是一樣,不要以為父母給了孩子一切,他就會感恩。
不炒作名校是對社會的責任
社會上大部分家長和孩子都有名校情結,這和學校的宣傳有一定的關系,一些學校的炒作可能造成社會的教育觀出現偏差。我所在的四中從來不炒這個,也是出于我們對社會的責任,不希望因此造成一些浮躁心態。
記得我當老師時,有的班50個學生有40多個考上清華北大,但沒有宣傳這個,升學率真的不能表明教育的成功。學生當然希望能進好學校,但四中不會給孩子們定目標。
狀元情結也是完全沒有必要,一些名牌高校沒必要對狀元爭來爭去。高考狀元最后未必是成功的。四中從來不掛文科、理科的狀元條幅。考狀元的學生主動謝絕媒體采訪,我問過他們為什么,孩子說這沒什么,就是運氣好。我很欣賞孩子的這種大氣。這些孩子心里能裝下大事。
當然,越來越多的優秀學生放棄高考出國,過去總說高考是過獨木橋,現在不是獨木橋了,有很多橋、很多路,這是好事,說明經濟水平提高了,也是選擇多元化的表現。這是教育選擇中的一種可喜的變化。
從事教育這么多年,我接觸許多學生和學生家長,近年來我發現一些家長的名校情結和教育公平的追求越來越嚴重,但也有些家長心態越來越平和,開始考慮孩子的幸福問題。上什么學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保持進取的精神和幸福的追求。
相關推薦: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