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小升初銜接人教版初一語文:21.風箏(2)
來源:寧波奧數網整理 2012-07-10 13:47:31

【教學目標】
1、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2、從已有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體會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我”對小兄弟進行精神虐殺的殘忍以及為此而產生的痛悔和悲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小時候讀過一首短詩,作者已不記得,詩句卻仍有印象:“又是一個隆冬天/相逢時不再是少年/跳橡皮筋的日子過去了/打雪仗只留下美好的記念。”是呀,童年總留給我們美好的記憶,尤其是童年時的游戲,更是美好之至。現在回想起來,那游戲的情景仿佛就浮現在眼前。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自己所喜愛的游戲,一定還記得童年時游戲的情景。
現在,就請大家說說各自童年時玩游戲的往事吧。
(學生交流)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魯迅先生寫的一篇散文──《風箏》,這篇文章寫的是關于童年、關于游戲、關于風箏的往事。
(板書課題)
二、介紹作者
(先引導學生看課本前面的魯迅像)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說、散文、詩歌。本文寫于1925年1月24日,選自散文詩集《野草》。魯迅先生寫的回憶童年往事的作品還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阿長和<山海經>》等。
(讓學生補充介紹有關魯迅先生及其作品的資料,看誰了解的資料多。)
三、初讀課文(教師不給任何提示)
四、交流感受
(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對課文的初步理解和感受,教師不作過多的點評,對學生的獨特發現和感受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重點品讀
1、童年的游戲是美好的,放風箏更富有浪漫的情趣,然而在課文的開篇,作者卻寫道:“……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這究竟是為什么?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師明確:(至少包括下面兩點內容──1、童年時我曾無情的虐殺了小兄弟的“風箏夢”。2、人到中年,我才悟到“游戲是兒童的正當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我為當年的精神虐殺而痛悔,我想補過,但卻不能。)
2、品讀第三段:文中“我”的小兄弟是那樣喜愛風箏,幾乎到了癡迷的程度,文中哪些描寫表現了這點?
學生找出第三段中的相關語句,并作簡要點評。
“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神態描寫,顯出小兄弟對風箏的向往和癡迷。
“驚呼”、“跳躍”──動作描寫,顯出小兄弟一門心思牽掛著那空中的風箏,對風箏的喜愛到了極點。
3、品讀第四段:
⑴一生朗讀第四段,然后大家填表完成練習二,了解敘述的各要素。
⑵用心體會:小兄弟懷著一顆天真無邪的童心,癡心迷戀著他的風箏,可“我”這個作兄長的卻無情地把這一切給虐殺了。
請同學們找出小兄弟制作風箏被我發現以及被我折斷、踏扁風箏后的表現。
(關鍵詞:驚惶、失色、瑟縮、絕望)
問:同學們,你們有沒有類似小兄弟這樣的經歷,你能想像出小兄弟當時的感受嗎?
(讓學生想像小兄弟的感受或者說出自己的類似經歷)
⑶深入探究:在這一段中,小兄弟的表現寫得極少,作者花了很多筆墨寫“我”的發現、“我”的發現的滿足、“我”的憤怒、“我”的暴行以及“我”的勝利和傲然。大家想一下:這樣寫有什么用意呢?
(參考答案:突出小兄弟在兄長面前的弱小、無助、毫無抗爭的力量,甚至沒有抗爭的意念,十分可憐。同時也極力渲染了“我”欺壓子弟、虐殺精神的淫威。也正是小兄弟的毫無抗爭和“我”的蠻橫霸道,中年后“我”憶及此事時便更覺得對不住小兄弟,更覺得當年的虐殺是多么地兇殘、無情和可憎,而當這種兇殘和無情的精神虐殺無法補過的時候,便更覺得痛苦和悲哀。)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