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過度參與孩子學習的弊大于利(2)
來源:無錫奧數網整理 2011-11-14 16:15:44
家長越參與,孩子越依賴
國慶節符女士和幾個同學聚會,大家自然交流起孩子的學習,發現類似現象非常普遍,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把自己牽扯到孩子的作業中去。何先生也列舉了自己的短信:“今天的語文作業是:寫j、q、x;寫同步第六課,家長一定要讀題目,與孩子共同完成;讀拼寫練習紙三、四給家長聽。以上家長都要簽名。”何先生頗有怨言:“每條短信都是給家長派任務,我不是推卸家長在教育中的責任,也不是不舍得花時間陪,但課堂教育四十五分鐘應該完成的內容為何要家長來完成?”
另一家長張先生也不無擔憂地說,陪兒子做作業,很擔心由于家長對作業的參與度過高,不利于孩子好習慣的養成。孩子上課也可以不認真聽講,反正回家還有家長輔導,孩子不會讀的拼音,家長領念一句,孩子就跟讀一句;孩子做作業,也容易馬馬虎虎,反正不管對錯,還有家長逐題檢查。“如果交上去都是家長檢查過的作業,那老師又怎么可能了解到學生的不足呢?”張先生說,“我一開始就不檢查只負責簽字,如果他做錯的,第二天作業老師給他打個叉,這樣他也會有深刻教訓。”
老師提要求,家長或放大
目前小學低年級孩子作業家長的“參與度”過高,學校的知名度越大,學生家長需要參與孩子作業的現象就越多。本來強調素質教育,一年級不能布置作業,二、三年級的作業也不能超過半小時。而現實就是,作業量沒見少,在家長的參與下,時間更拉長了。
一位有10多年教齡的語文老師盛老師坦言:目前小學生教學對家長的依賴性過大,這是發端于教育又不真正屬于教育領域的社會現象。為何要把擔子壓給家長?根源就是大家都看重分數,而小學生成績的差異往往就取決于家長的關注程度。哪個老師都不希望自己的班成績落后,而家長也希望有好的分數。尤其像一二年級語文平均分都會高達99分以上,一二年級生字量很大,靠的是抄寫記憶,絕大多數老師都是常規要求家長多聽寫,要出好成績家長不努力抓是不可能的。
另一小學老師吳老師的觀點則是,我也要求家長至少第一個月是要陪學的,一下子要求小家伙自己對自己負責,把作業全部做完顯然是不行的。但同時,家長也要慢慢摸索,怎么放手讓小家伙自己獨立完成作業,到自覺完成作業了。
吳老師還注意到部分家長有放大老師要求的傾向。有次郊游,她只是布置一年級學生把郊游的經過跟家長講一講,家長幫孩子記錄下來。但有些家長們則認為要交非常好的作文,親自加工操刀,完成了一篇非常完整優美的作文。“這樣其實一點意義都沒有,跟我們老師的初衷完全不符。”不過,她也承認,即使是高年級,會布置些“探索型”的作業,都具有較大的難度,最后只得由孩子“動口”,家長“動手”,作業也變相地成為轉嫁給家長的負擔。

編輯推薦: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