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簡單的二次相遇問題(附詳細答案)
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站相對開出,第一次相遇離A站有90千米,然后各自按原速繼續行駛,分別到達對方出發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時離A站的距離占AB兩站全長的65%。求AB兩站的距離。
答案:
兩車第一次相遇時,共行了1個全程,其中甲車行了90千米
兩車第二次相遇時,共行了3個全程,其中甲車行了1個全程加上全程的1-65%=35%,為1+35%=1.35個全程
兩車共行3個全程,甲車應該行90×3=270千米
所以AB距離270/1.35=200千米。
二次相遇問題的解題思路(附例題及答案)
知識要點提示:甲從A地出發,乙從B地出發相向而行,兩人在C地相遇,相遇后甲繼續走到B地后返回,乙繼續走到A地后返回,第二次在D地相遇。一般知道AC和AD的距離,主要抓住第二次相遇時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時走的路程的兩倍。
例題:
1.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在距B地54千米處相遇,它們各自到達對方車站后立即返回,在距A地42千米處相遇。請問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A.120
B.100
C.90
D.80
【答案】A。解析:設兩地相距x千米,由題可知,第一次相遇兩車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兩車共走了2x,由于速度不變,所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別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54×2=x-54+42,得出x=120。
2.兩汽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在離A城52千米處相遇,到達對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離A城44千米處相遇。兩城市相距( )千米
A.200
B.150
C.120
D.100
【答案】D。解析:第一次相遇時兩車共走一個全程,第二次相遇時兩車共走了兩個全程,從A城出發的汽車在第二次相遇時走了52×2=104千米,從B城出發的汽車走了52+44=94千米,故兩城間距離為(104+96)÷2=100千米。
繞圈問題:
3.在一個圓形跑道上,甲從A點、乙從B點同時出發反向而行,8分鐘后兩人相遇,再過6分鐘甲到B點,又過10分鐘兩人再次相遇,則甲環行一周需要( )?
A.24分鐘
B.26分鐘
C.28分鐘
D.30分鐘
【答案】C。解析:甲、乙兩人從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用了6+10=16分鐘。也就是說,兩人16分鐘走一圈。從出發到兩人第一次相遇用了8分鐘,所以兩人共走半圈,即從A到B是半圈,甲從A到B用了8+6=14分鐘,故甲環行一周需要14×2=28分鐘。也是一個倍數關系。
追及問題的解題思路(附例題及答案)
知識要點提示:有甲,乙同時行走,一個走得快,一個走得慢,當走的慢的走在前,走得快的過一段時間就能追上。這就產生了“追及問題”。實質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時間內,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路程,也就是要計算兩人都的速度差。如果假設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時間(追及時間)內:
追及路程=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
=甲的速度×追及時間-乙的速度×追及時間
=速度差×追及時間
核心就是“速度差”的問題。
1.一列快車長170米,每秒行23米,一列慢車長130米,每秒行18米。快車從后面追上慢車到超過慢車,共需( )秒鐘
A.60
B.75
C.50
D.55
【答案】A。解析:設需要x秒快車超過慢車,則(23-18)x=170+130,得出x=60秒。這里速度差比較明顯。
當然很多問題的都不可能有這么簡單,“速度差”隱藏起來了
2.甲、乙兩地相距100千米,一輛汽車和一臺拖拉機都從甲開往乙地,汽車出發時,拖拉機已開出15千米;當汽車到達乙地時,拖拉機距乙地還有10千米。那么汽車是在距乙地多少千米處追上拖拉機的?
A.60千米
B.50千米
C.40千米
D.30千米
【答案】C。解析:汽車和拖拉機的速度比為100:(100-15-10)=4:3,設追上時經過了t小時,那么汽車速度為4x,拖拉機速度則為3x,則3xt+15=4xt,即(4x-3x)t=15得出xt=15,既汽車是經過4xt=60千米追上拖拉機,這時汽車距乙地100-60=40千米。這里速度差就被隱藏了。
3.環形跑道周長是500米,甲、乙兩人按順時針沿環形跑道同時、同地起跑,甲每分鐘跑50米,乙每分鐘跑40米,甲、乙兩人每跑200米均要停下來休息1分鐘,那么甲首次追上乙需要多少分鐘?
A.60
B.36
C.72
D.103
【答案】C。解析:追上的時間肯定超過50分鐘,在經過72分鐘后,甲休息了14次并又跑了2分鐘,那么甲跑了2900米,乙正好休息了12次 ,知道乙跑了2400米,所以在經過72分鐘后甲首次追上乙。
編輯推薦:
第二頁:行程問題之追及例題解析
第三頁:行程問題之求時間例題解析
第四:行程問題之求速度例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