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9:12:26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答:“蕃”是個多音字。在《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中它有兩個讀音:①fān指外國或外族的,如蕃茄、蕃薯。②fán形容茂盛的樣子,如草木蕃茂;或指繁殖,如蕃衍滋生。的確,“蕃”在現代就只有這兩個讀音。翻開2002年增補本的《現代漢語詞典》第1278頁,右上角的第一字條就是:[吐蕃]tǔfān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在今青藏高原上。唐時曾在我國境內建立政權。看來,“吐蕃”當今的規范讀音,應該是tǔfān了。
但是,教科書上的注音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因為歷史上“蕃”還有兩個讀音:1989年出版的《辭海》縮印本第695頁上,對“蕃”是這樣注釋的:①fán茂盛,繁殖……②fān古時對外族的通稱。③pí姓,東漢有蕃響。④bō見“吐蕃”。而在第818頁上,又明確無疑地為“吐蕃”注釋為“吐蕃(—bo)中國古代藏族政權名。公元7-9世紀是存在于青藏高原。”可見,pí和bō都是“蕃”在特定歷史時代,對特定事物的特有讀音。pi只用在人的姓氏上,而bo只用在古藏族政權名“吐蕃”上。所以,就尊重歷史而言,書本上把“吐蕃”注意為tǔbō,無疑也是有道理的。
當然,倘能在扁中加注古音,并在課文的注釋上說明古今讀音的變遷,那“叫我們怎么讀?”的困惑就不會產生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