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12-17 19:04:47 下載試卷 標簽:三年級 教案 語文
《看月食》(見五年制小學語文第四冊23課)中,“爸爸”對月食成因是這樣解釋的:
“地球轉到了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擋住了太陽光,太陽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等到地球轉過去了,月亮又會亮起來的。”
這段話最好改為:
“月亮鉆進了地球的陰影,地球擋住了太陽光,太陽光照不到月亮上,就叫月食。等到月亮鉆出了地球的陰影,月亮又會亮起來的。”
這樣改的理由是“爸爸”的解釋不夠確切,而且極容易造成誤解。
五年制小學語文第一冊12課《太陽地球月球》中說:“太陽大,地球小,地球繞著太陽跑。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繞著地球跑。”這兩句兒歌形象地點明了太陽、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間的大小與繞轉關系。地球是太陽系的行星,月球是地球的衛星,月球繞地球公轉,地球又帶著月球繞太陽公轉,從而引起三個天體之間的相對位置不斷發生變化。
由于地球和月球本身既不發(可見)光又不透明,因此當他們受到太陽光照射的時候,背著太陽的一面便會拖著一條長長的影子(如同陽光下的物體或人的影子一樣);月球自西向東繞地球公轉,地球又自西向東繞太陽公轉,由于月球公轉角速度(每日13度多)遠大于地球公轉角速度(每日1度左右),使月球有可能在公轉中轉到地球背著太陽的一面,從后方趕上來,鉆進、穿過、鉆出地球的影子。當月球一部分或全部鉆進地球的陰影時,投向月球的太陽光就被地球給擋住了(一部分或全部),此時月亮上一部分或全部因接收不到太陽光而暫時失去光輝,這便發生了月食;當月球穿過地球的陰影或者說從地球的陰影中鉆出來時,月食也就結束了。可見,月食過程中,最先鉆進地球陰影的是月球東部邊緣,即月食時總是東部邊緣先食,同理,最先鉆出地球陰影的也是月球東部過緣,即生光階段最先被人看到的也是其東部邊緣。
據研究,地球的陰影長度可達140萬千米,在月地平均距離處(距地心384400千米)地影寬度約為9210千米(相當于月球直徑3470千米的2.7倍)。在一次月全食的過程中,月球以平均每秒1000米的速度穿過地影,大約需要3個多小時,這個過程中,月球在繞地球公轉軌道上大約自西向東公轉了99分,與此同時地球也在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自西向東公轉了大約7.5分。兩個數字比較就會發現:在月食過程中,月球繞地公轉起了主導作用,我們可以粗略地認為“日地不動月球動”,是月球主動鉆進了地球的陰影,而不能認為“日月不動地球動”,是“地球繞日公轉中轉到了太陽與月球中間”;同理,月食的結果是月球繞地公轉中穿過鉆出地球陰影的結果,而不是“地球轉過去了”(日月還停在那兒不動)的結果。
《看月食》一文中,“爸爸”對月食成因的解釋用了“地球轉到了太陽和月亮的中間”、“等到地球轉過去了”等詞匯,它極容易給人造成這樣的誤解:日、月是相對靜止的,地球在繞太陽公轉中轉到(即趕上并經過)太陽與月球的中間,擋住了太陽照到月亮上的光,就叫月食;等到地球轉過太陽與月亮的中間后,月食也就結束了。事實上,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就是按這種思路講的。這樣的解釋有四個問題與實際不符:(1)月食開始前(“地球轉到太陽與月亮的中間”之前),月球在哪里?按“爸爸”的解釋只能得出月球在前方等著地球穿過它與太陽的中間的結論,實際情況是月球始終伴隨地球繞日公轉,月食開始前它正準備鉆進地球的陰影;(2)月食結束后(“地球轉過”太陽與月球的中間后),月球在哪里?按“爸爸”的解釋似乎是月球被地球超過去了或月球被遠遠地拋到后邊去了,實際情況是月球還在伴隨地球向前公轉,而且已經穿過地球的陰影,公轉到地球陰影的前邊(東邊)去了;(3)月食過程中,月球哪個部位先開始被“食”?按“爸爸”的解釋,地球最先擋住的是太陽投向月球西部邊緣的光,即月食應先從西部邊緣開始,但實際是最先從月球東部邊緣開始;(4)月食的發生主要是哪種運動的結果?按“爸爸”的解釋當然是地球繞日公轉的結果,實際情況是地球始終是月球繞轉的中心,而且地球繞日公轉的角速度遠小于月球繞地公轉的角速度。
總之,《看月食》中“爸爸”對月食成因的解釋是不確切的,它極容易給人造成直覺上的誤解,必須予以修正。
有人說,太陽、地球、月球三個天體之間是相互吸引相繞轉的關系,既然是相互繞轉,那么說月食是地球轉動的結果未償不可。其實不然,相互繞轉并不是說:“你繞我轉,而我又繞你轉”,而是說它們之間有個共同的繞轉中心。地球月球相互繞轉的中心既不是地心也不是月心,而是地月系的質量中心,它位于離開地心4671千米的地方。這就是說,地球月球相互繞轉的中心雖不是地心,但仍在地球的內部,正因為如此,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可以說“月球繞著地球跑”,而不可以說“地球繞著月球跑”。忽視了這一點,就會顛倒天體之間的相互繞轉關系,造成科學概念上的混亂。
綜上所述,月食發生的條件是日月地三個天體大致在一條直線上且地球位于中間,這種格局的形成是三個天體相對運動的結果,其中月球的繞地公轉周期短、速度快起了主導作用。在月食過程中,地球繞日公轉位置變動很小,可以粗略地認為是“相對靜止的”,月食的發生主要是月球在繞地公轉中穿過地球陰影的結果。
《看月食》是一篇描述性的科普文章,理應準確無誤地宣傳科學道理。在涉及到科學性的問題上,不能有半點馬虎。建議有關部門對《看月食》有關內容進行修正,在未修正以前,建議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加以注意并作些必要的處理,以使學生獲得可靠的科學常識,也為學生以后學習自然、地理、物理、天文等課程打好基礎。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