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試題庫 > 單元測試 > 語文單元測試 > 六年級語文單元測試上冊 > 正文
2009-10-14 09:58:00
基礎知識 20分
一、給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畫橫線。4分
挪動(nuó luó) 潛伏(qián qiǎn) 殲滅(jiān qiān) 寧愿(nìng níng)
鋪子(pū pù) 樅樹(cōng zōng) 暖炕(kàng kēng) 郵差(chāi chā)
二、比一比,再組詞。6分
嘹( ) 炕( ) 襖( ) 撇( ) 斯( ) 蔓( )
繚( ) 坑( ) 沃( ) 蔽( ) 欺( ) 漫( )
三、補充詞語并解釋所填的字:6分
( )山遍野 莫( )其妙 受( )匪淺
身( )其境 ( )名思義 平( )近人
四、選詞填空。4分
無論......都...... 只要......就......
既然......就...... 盡管......也......
1、( )在前進的道路上有許多艱難險阻,( )阻擋不住我們的步伐。
2、( )對人民有益的事,( )應該努力去做。
3、( )你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那么你( )勇敢地上場吧。
4、( )在什么情況下,我們( )不能被困難所嚇倒。
基本技能
★我會寫
一、摘抄一副春聯(包括橫批),寫在下面的橫線上。3分
上聯:
下聯:
橫批:
★ 思維體操
二、人體各部分的名稱,如胃口、手足、心肝等,除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外,用在文章中還常常有另一中意思。在下面的()內應填上人體哪一部分的名稱?5分
(1)你們( )不小啊!一頓吃這么多飯。
(2)我和你朝夕相處,情同( )。
(3)寶寶摔倒了,媽媽連忙走了過去,心疼地說:“別哭,別哭,我的( )!”
(4)我們的( )要開闊,不能斤斤計較。
(5)最近調查的事情已經有些( )了。
★ 妙手回春
三、修改下面的病句。6分
(1)改革開放以后,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強。
(2)科學知識是永久學不完的。
(3)爺爺常常給我們講起從前有趣的往事。
★ 我能行
四、照樣子寫句子。4分
(1)改為轉述句:小青石得意地想:“我就要到都市里去了。我將成為發簪和紐扣呢?”
(2)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因為她不但建筑宏偉,還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改成“因在前果在后”的因果關系句:
(3)改成擬人句:小河的水嘩嘩地流向遠方。
(4)改成夸張句:桂花開了,很遠就能聞到香味。
★ 品味課文。7分
六、“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選自 ,句子的意思是: 3分
九、《兩小兒辯日》中,孔子被小孩提出的什么問題難倒了?這兩個小孩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你是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看出來的?4分
★ 美文欣賞
七、閱讀
(一)
在綠油油的葉叢中,百花是那樣的高雅、潔凈。我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說它純白吧,又似乎有一種淡淡的青綠色滲透出來;我也無法用文字準確形容那花瓣的質感,說它玉琢冰雕吧,它又顯得那樣柔韌而有彈性。總之,只憑幾個優美的詞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內涵的。
1、 照樣子,各寫兩個相同的詞語。2分
綠油油 歡天喜地
2、 短文填空。
這段話主要寫了百花花瓣的 和 兩個方面。對于百花的 ,作者這樣描述:“ 。”對于百花的 ,作者又這樣形容:“ 。”3分
3、 哪句話最能概括這段話的意思?寫在下面。
。1分
(二)紅葉與紅蓮
半夜里聽見繁雜的雨聲,早起是濃陰的天,我覺得有些煩悶。從窗內望外看時,那一朵白蓮已經謝了,白瓣兒小船般飄散在水面,梗上只留個小小的蓮蓬和幾根淡黃色的花須,那一朵紅蓮,昨夜還是含苞欲放的,今晨卻開滿了、亭亭地綠葉中間立著。仍是不舒暢!──徘徊了一會,窗外雷聲發作了,大雨接著就來,越下越大。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搖擺。在那無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無法可想。
對面屋里母親喚著,我便連忙走過去,坐在母親邊──回頭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下來,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雨勢并不減退,紅蓮卻不搖動了。雨點不住地打著,只能打在勇敢慈愛的荷葉上面,聚了些流轉無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動──
母親!你是荷葉,我是紅蓮。心中的雨點來了,除了你,誰能為我遮擋!
1、讀句子,結合文章回答問題。
(1)那朵紅蓮被那繁密的雨點打得左右搖擺。1分
這句話與下文哪一句相照應?寫出相照應的句子。
(2)忽然看見紅蓮旁邊的一個大荷葉,慢慢地傾側下來, 正覆蓋在紅蓮上面......我不寧的心緒散盡了。
這句話寫了作者的心情。想一想,作者原來的心情怎樣?原因是什么?現在的心情怎樣?原因是什么?3分
(3)母親啊!你是荷葉,我是紅蓮。2分
作者為什么把母親比作荷葉?
3、寫出本文的中心思想。3分
★ 妙筆生花
八、請根據下面的開頭,續寫作文,題目自擬,字數在400字左右。30%
凡事都要用心學習,否則,再小的事也學不會做不成。這個道理是我最近從一件小事中領悟到的。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