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一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8-10 14:23:44 下載試卷 標簽:一年級 教案 數學
教材分析
本課時是學生第一次學習測量知識,“厘米”是學生認識的第一個長度單位,它將為以后學習“米”“分米”等長度單位作準備。教材對這部分內容的安排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安排了豐富的活動。教師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使學生在活動中發展對測量單位的理解,體會到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估測的意識,學習測量的技能;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技能,學習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本節課采用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研究式的學習方法。
教學目標:
1.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數學、善于與人合作、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1.在實際測量活動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初步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
2.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厘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學會估測和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課題
1、師:動物學校新買來一些課桌,小白兔回家后高興地告訴了媽媽,兔媽媽問:“你們買的課桌有多長呀?我給你做個新桌套吧”小白兔搖搖頭說:“我可不知道。”第二天,他就去問他的好朋友小猴子,小猴子說:“我也不知道,咱們去量量吧。”可是該怎么量呢?
2、同學們,如果小白兔去問你,你能用什么方法量出課桌有多長呢?
(二)合作交流,認識厘米
1.說一說
(1)請同桌兩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共同量一量你自己的課桌有多長。
(2) 師:說一說你用什么工具量的,量的結果是多少?
生1:我用手量的,這樣是一,有5多長。
生2:我用書量的,有2本半那么長。
生3:我用鉛筆量的,有3枝鉛筆那么長。
生4:我用尺子量的,有4把尺子還多一點那么長。
……
(3師:(表情驚訝地)為什么量的是同一張桌子,可是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生:因為用的工具不同,所以量的結果就不同。
(4)師:(興奮地點了點頭)因為測量工具不同,標準不一樣,所以量的結果就不同。那么,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果會怎樣?
生:(爭先恐后地)如果用同一枝鉛筆量結果就一樣。
(5)師:看來,統一測量的工具非常重要,那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用什么工具測量物體的長短呢?
生:尺子。(投影出示直尺。)
2、觀察尺子
(1)請你把尺子拿出來,認真觀察直尺,與同桌說一說在尺上你發現了什么秘密。
(學生手拿直尺與同桌同學邊認真觀察邊交流。)
(2)學生匯報:(教師請學生到黑板前指著投影上的直尺匯報。)
(a\師:誰知道,“小道道”是什么?生:是刻度。
b\生1:尺上還有數字,有0,1,2,3,…,0表示尺子的頭。(這時候教師規范學生的說法:0表示起點。)
c\生2:每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距離一樣長。 )
3、認識一厘米
(1)教師指著直尺介紹:相鄰的兩個數之間的距離為1厘米。如:刻度0~1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
(2)想一想生活中見過的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厘米?
(同時,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學生也跟著教師用手比劃出1厘米的長度,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大拇指的指甲長約1厘米;有的豆芽長約1厘米……)
(3)請你在尺子上找一找還有哪些數字之間的距離是1厘米。(刻度1~2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3~4之間的長度是1厘米;刻度10~11之間的長度也是1厘米……)
(4)你能用手比劃出2厘米的長度嗎? 在尺上哪些數字之間的距離是2厘米。?
(學生用手先比劃出1厘米長的一段,再增加同樣的一段,即2厘米。然后再到尺子上去比一比估計得是否準確。)
(5)估計3厘米有多長,然后在尺子上找出距離是3厘米的一段。
(6)你能估計一下這根小棒的長度嗎?兩人一起試著量一量。同桌交流說說怎樣量的。
匯報:學生演示。(有的學生從0量起,有的學生從1量起……)
討論:哪種方法好?為什么?
(學生展開激烈地討論后總結出測量方法:(1)先把一端對準0刻度;(2)讀出另一端與尺子上重合的位置的數值。)
(三)在活動中鞏固新知
1.測量長度,填寫下表。
估計
測量
數學書
( )cm
( )cm
鉛筆
( )cm
( )cm
食指
( )cm
( )cm
2.任意選擇你喜歡的一樣東西進行測量。
(測量中,學生逐漸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如有的學生用尺子量桌面的長度時,尺子不夠,大家想辦法,一名學生拿尺子,另一名學生做標記,這樣一步一步地測量,最后再算總的長度。)
3.量易拉罐一周的長度,看誰的方法最好。
(1)有的學生轉動易拉罐用尺子量。
(2)有的學生把易拉罐壓癟了量。
(3)有的學生想把直尺壓彎了量,但是一使勁,尺子折了。
(4)有的學生借助繩子量。
……
(四)評價
師:下課的鈴聲就快響了,誰愿意把自己的收獲說給大家聽?評價一下這節課的表現好嗎?
(生1:這節課我認識了直尺,學會了測量。
師:那能說說是怎么測量的嗎?
生2:我更加理解,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我非常喜歡上數學課。
生3:我覺得××同學這節課表現非常突出,她善于動腦,勇于發表不同的見解,我今后應向她學習。)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