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電影為何少見國產大片?
來源:網絡 2009-08-04 16:47:50

端午小長假和“六一”雙節聯動,使得電影票房形勢一片大好,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來看電影,上座率創出小高峰。這些喜人的票房,主要是靠《博物館奇妙夜2》、《月球大冒險》等進口兒童片撐起來的,而像《男生賈里新傳》、《精靈女孩小卓瑪》等新推出的國產兒童片,則有點尷尬,因為看的人不多。
從目前公布的票房數據來看,截止到上周末,《博物館奇妙夜2》上映一周,就取得近6000萬的票房,觀影人數近200萬。《星際迷航》、《月球大冒險》等進口兒童片票房都超過500萬,而票房進入前十的國產兒童片只有《熊貓回家路》和《精靈女孩小卓瑪》,票房分別是140萬和50萬,差距非常之大。其他新片根本沒進前十。
盡管各大影院都推出“兒童電影周”及優惠活動,但除《精靈女孩小卓瑪》等四五部新片外,其他都是些舊片、老片,完全沒有“賀歲檔”那種轟轟烈烈、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氣勢。
中國有兩三億少年兒童,孩子在家庭和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兒童消費的增長速度和潛力遠超成人。這么龐大的市場,難道就這么放棄了?
國產兒童片大概有兩大類,一類是動畫片,一類是兒童主演的故事片。播放途徑主要也有兩種,一種是在電影院,另一種是在電視臺的少兒頻道。實際上,即使在電影院公映,每年新拍的兒童片也少得可憐,大多在六一前后應景推出,一年中的其他重要檔期,很難看到國產兒童片的影子,適合兒童觀看的影片還是以美國大片為主。
為什么國外的兒童片就那么受歡迎呢?據影評人分析,《哈利·波特》、《海底總動員》不僅能打動小孩的心,連大人都愛看。我們的兒童片根本不知道孩子們需要什么。分析一下,其實這些片子對兒童的智力和想象力都是個啟迪和豐富的過程,對感情是個宣泄的過程,對經歷是個大開眼界的過程。
今年春節期間,《喜羊羊與灰太狼》票房突破8000萬,但該片無論從故事到創意制作與國外同類片相比不是一個檔次。電視臺播出的兒童片更慘,《小兵張嘎》、《泉水叮咚》這類片齡超過30歲的老片還是主力。
長期以來,國內的兒童電影市場沒有進入良性循環。兒童通常沒有獨立購買的能力,沒有形成真正的買方;另一方面,發行商對兒童電影也不夠重視,況且,兒童片大都是低成本,難以吸引創作力量,堅持兒童題材的作家越來越少。而且,國產兒童片定位過于狹窄,觀眾群鎖定就是兒童。事實上,這是一種非常落伍的觀念,真正好的兒童片應該是老少咸宜。
還有一點,某些國產兒童片內容有些老套,學校永遠充滿溫暖,孩子間的友誼總是很單純,可誰都知道,這樣的情節是沒有說服力的,因為現實不是童話世界。事實上,兒童的世界并不只有陽光,還有奧數和英語,還有人與人的矛盾沖突,還有青春期的胡思亂想。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