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13 10:28:41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語文 診斷活動 高中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向我們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
口語交際--語文課程中一門新興學科,是指在特定的情境里雙方互動的信息傳遞、思想和感情交流的一種言語活動。這種言語活動的展開以及活動能力的形成,更需要大量的實踐。在蘇教版(國標本)教材編委楊新富老師的口語交際《學會待客》一課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實踐給口語交際課堂帶來的活力與魅力!
一、妙創實踐情境
片斷:
師:我聽說呀,咱們二(8)班的小朋友特別聰明,特別能干,見多識廣。我想考考你們,行不行?(學生齊答:行。教師打出ppt片,上面是奧運福娃圖標)認識嗎?生:(學生齊答)福娃!
師:小朋友,2008,北京有什么大事?
生:(學生齊答)奧運會
師:響亮點兒!
生:(響亮地)奧運會!
師:我們剛剛學過一篇課文是--
生:2008,北京!
師:對了,奧運會舉行的時候一定非常熱鬧。那時候,會有世界各地的許多客人來我們國家。我想,外國客人來了,我們全國人民都會非常熱情地接待的。說到客人,我發現哪,今天我在二(8)班,我應該是二(8)的客人呢。
......
師:(邊說便點擊電腦)今天我們又長了一項口語交際的本領,那就是--
生:學會待客--。
師:我們待客的時候要做到--
生:要請進、請坐、請喝茶、請問。
師:我想,現在同學們要接待客人不會有什么問題了。對了,我想起一個事兒。前面我說奧運會的時候會有很多人外國客人來。奧運會要開將近一個月時間呢,奧運會前后,外國客人一定會到處走走。咱們常州也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外國客人要是來常州,要是到你們家,你們會接待嗎?該怎么接待呢?說中文他們不一定能聽懂,可能要用英文,楊老師英語不好,可教不了你們啦。我知道你們張老師英語很好,可以向她,也可以向英語老師,或者向會英語的人請教,看看怎么接待外國客人。下課。
賞析:
口語交際,是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實現聽與說雙向互動的過程。離開了情境,交際實踐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本課伊始,楊老師緊扣時代的旋律,引出國際性交際活動--奧運會,從奧運會的標志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并連線課本,激活學生的感性認識。接著話鋒巧妙一轉,由奧運會來自世界各地的客人引出自己也是一個客人,從而很自然地把學生帶入實踐情境之中。這一話題的切入,在滲透時代因子的同時,也暗示我們:口語交際的話題源自于生活。
而課的結束,也回到了開始創設的這段情境中,把源自于生活的話題經過歷練后又一次引向生活,讓口語交際從課堂走向了生活。
二、巧整實踐內容
片斷:
小紅:王阿姨,請問你找我們家誰?
王阿姨:我找你媽媽。
小紅:我媽去上班去了。
王阿姨:我有點急啊!
小紅:那我給媽媽打個電話。
(小紅給媽媽打電話。老師客串媽媽。)
小紅:喂!
媽媽:誰呀?
小紅:媽媽,我是小紅。
媽媽:小紅啊,什么事情?
小紅:媽媽,王阿姨來了,找你有事情。
媽媽:那你幫我招待她,我馬上回來。
小紅:好!媽媽再見。(放下電話)
賞析:
口語交際能力實質上一種綜合實踐能力。教材按話題單項設計,只是為了在訓練時有所側重。而實際交際過程中,學生的運用并不只是“單打一”,這就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整合”意識。打電話,是一年級上學期曾出現的口語交際話題。在本課中,楊老師就把它巧妙地整合進來,讓學生再度實踐,綜合運用,從而讓口語交際能力真正成為生活的一種需要。
三、智引實踐方向
片斷:
(請學生個別表演。在這個表演練習中,表演的學生提出,要與王阿姨聊天)
師:這個主意不錯,聊天可以聊什么?
小紅:最近呢,有一個車禍。
王阿姨:怎么回事?
小紅:導致有人受傷,進了醫院。
王阿姨:這樣啊!前兩天我也看到了一起車禍......
(學生開始扯遠,老師非常機智,以“叮咚”的門鈴聲并說媽媽回來了,以此結束了表演)
賞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這樣說道: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于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中作出相應的變動。在這個教學細節中,學生表演的內容與課堂的實踐要點相去甚遠。如何在不打擊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把實踐的方向引向課堂呢?楊老師把握住時機,以“叮咚”一聲鈴響,拉回了學生遠離的思維,正確地引向了課堂,而學生也信以為真,絲毫不減實踐的興趣。
四、趣加實踐難度
片斷:
1.小紅:(拿起一個蘋果)王阿姨,請吃水果!
王阿姨:蘋果樣子不好看,我不吃。
小紅:那你就吃香蕉吧?
王阿姨:香蕉太冷了。
師:哈,這個王阿姨太挑剔了。我們的想想辦法來勸她吃水果。怎么勸王阿姨吃水果呢?來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
(請一位教師扮演一位老奶奶,小蘭把老奶奶攙扶進門,請坐下,請老奶奶吃水果,這部分表演與前面的相似,省略)
......
2.小蘭:奶奶,你找我媽媽有什么事情嗎?
奶奶:什么,我兒子啊,他在家里呢!我找你媽媽。你媽媽是我的學生。
小蘭:奶奶,媽媽去看病了。
奶奶:看電視?遙控器呢?
師:這老奶奶年級大了,耳朵背,怎么辦?
生:說話要大點聲音。
師:說得對。來,你大點聲。
小蘭:(大聲地)奶奶!我媽媽過一會兒回來,這是遙控器。
奶奶:那我等她一會兒。
賞析:
口語交際課堂,必須通過大量的實踐,在實踐中將口語交際的知識、方法等內化為經驗和能力。楊老師在安排實踐活動的同時,一步一步地添加了實踐難度,如片斷1王阿姨的挑剔、片斷2奶奶的耳背。把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情況原色搬入課堂,其意旨在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不斷增強自己的應對能力。這一教學設計有效地拓展了文本,既注意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更讓學生在動態的口語交際中反復經歷、體會,學會應對,提高能力,形成態度和習慣,在實踐中加深體驗,強化技能。
五、廣增實踐機會
片斷:
(教師在讓學生觀察完本課的情境圖后......)
師:誰告訴我們這幾幅圖說的是什么事。
生:說的是小紅在接待阿姨。
師:阿姨就叫王阿姨吧!
生:說的是小紅接待王阿姨。
師:好!如果你是小紅,你會接待王阿姨嗎?
(學生紛紛舉手,教師請一女生上來)
師:你現在就是小紅了。小紅在家,你說你在家干什么?
生:我在家看電視。
師:現在王阿姨要來了,看看她怎么接待?誰做王阿姨呢?(學生舉手)這么吧,還是我自己做王阿姨得了。(教師在左肩上跨上一個女式挎包,作按門鈴狀,嘴里發出“叮--咚”的聲音)......
(師生共同表演,在表演中逐一出示本課口語交際實踐要點:請進、請坐、請喝茶、請問。之后進行了多向度、多形式的口語交際實踐活動。)
賞析:
正如人們在游泳中學會游泳一樣,人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是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形成的。楊老師在學生觀察情境圖后,就安排學生與老師合作表演,正是想讓學生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習得口語交際的能力。學生通過這樣的實踐,快捷地獲得和積累了口語交際的經驗,并在之后的實踐活動中多次運用。由同桌互演的“面”的實踐,到個別表演的“點”的實踐;從按照情境圖進行的“平臺”實踐,到兩次改變情境的“階梯”實踐;從“給足時間”實踐到同桌、前后位“轉換空間”實踐,筆者注意到,班上的每個學生都進行了至少三次以上的實踐,最大化地讓學生在課堂得到了實踐機會。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