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1:59:24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五年級 閱讀 學習方法 診斷活動
課前思考:
《讀書莫放“攔路虎”》是五年級學生初次接觸的一篇自讀課文,也是唯一的一篇自讀課文,如何讓自讀課文充分發揮它的最大作用呢?我個人認為,在教學自讀課文時必須把“自讀權”還給學生,把“自讀時”讓給學生,把“自讀法”授給學生。這樣,才能實現“自讀性”的原則,學生的自讀能力才能得到鍛煉,才能真正實現知識的遷移。從教師教學的角度來看的。它是教學自讀課文的基本點。要求教師把“自讀權”交給學生時,不能放在任自流,不管不問,而應加強組織、引導,使學生正確進行知識的遷移。在自讀課文中,教師要注意“扶一把,體現一個“導”字。五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學習自讀課文,學生的自讀能力尚待形成,教師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在自讀中,教師要參與閱讀活動,要幫助學生確定閱讀目標,選擇閱讀方法,并且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實踐,最終達到教學目的。
另外這課側重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對開篇學習習慣“隨時使用工具書”這一習慣的延伸鞏固,我們要把這種習慣長期不懈地抓下去。
解釋:
攔路虎:舊指攔路打劫的綠林人物。今也指前進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難。
攔: 攔截,中途阻擋,不讓通過或不讓做某事。
路: 指前進之路。
虎: 指阻擋前進的人或事。
課前思考:
這篇課文不像記敘文那樣有情節,學生讀起來可能不習慣,因此要讓學生多讀兩遍,并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在學習中有沒有遇到過“攔路虎”,是怎樣對待的。在指導學生閱讀課文,可以讓學生自己查字典解決生字詞方面的障礙,通過默讀,借助各自然段中的中心句或重點句概括各個自然段的意思,聯系實際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可組織學生一次讀書報告會,交流各人讀書中是如何消滅“攔路虎”的。
教學反思:
上了《讀書莫放“攔路虎”》一課,完全按教案的程序進行。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但自學能力還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對課文內容的把握只是片面的,只有綜合性和概括性的感悟,沒有深入細致的思考。今后我們還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讓學生真正能自由讀書,深入讀書。
在課上,我們重點討論了遇到“攔路虎”怎么辦呢?下面是我們總結的幾種能夠打敗“攔路虎”的方法:
一、在身邊放一本字典。遇到“攔路虎”便去請教字典。如果是自己的書,就可以在書頁的空白處標注一下拼音和意思,防止下一次它又來攔你。如果不是自己的書,那就要勤查字典,經過一段時間,生字就會變成熟字了。
二、讀書過程中不僅僅只是遇到“攔路虎”,有時還會遇到許多好詞、好句、好段呢。如果遇到這些,可以用符號來表示。比如說橫線、括號、圓圈、雙線、三角、黑點、斜線……這些都可以用來標注。我們還可以把這些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到一個本子上。這樣,等到我們要用時,一下子就找到,方便多了。
三、讀書不一定都要精讀,還可以速讀,讀大意。速讀就是翻書,跳讀,讀字而不讀全句,對所讀內容有一個大概的印象。但求知道所讀的一章究竟是什麼問題,而不求細細品味。翻的習慣養成了,讀書的速度可以快的驚人,快翻兩三次的效果比不快不慢的翻一次好。
我們還可以選讀,讀重點段落、章節等。
教學反思:
讀書莫放“攔路虎”,學生查字典從二年級就開始學習方法,而要養成這良好的讀書習慣,把字典當作無聲的老師,經常去請教,而且能習慣,遇到生字時,查一次不行,得多次反復,使生字變成熟字。這個須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老師多引導,多指點,也可發動家長一起來,提醒孩子花時間讓學生去不斷地嘗試,感受到勤查字典對我們學習的幫助,激發他們的能動性,我想而不是上完課就了事。
教學反思16
本課是略讀課文,我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通過默讀、朗讀,理解重點詞句,使他們在品味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明理,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當然,我還得在日常的教學中反復強化,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身邊常放一本字典,遇到不懂的字即刻問問“字典老師”,如果一時興起,那就把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語劃出來,然后再查一查,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逐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只是我們檢查學生閱讀習慣、閱讀技能掌握情況的好時機。回顧課堂的閱讀、交流情況,我發現學生的閱讀存在以下可喜的地方:
1、能夠做到帶著問題進行有效默讀。
2、能夠養成較好的讀書做記號的習慣。
3、能夠通過聯系上下文等方法來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例如:連估帶猜等。
本篇課文在學習語言文字的基礎上,也在引導學生面對生字要注意養成查字典,勤查字典的習慣。可是在現實學習中,我發覺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不愿去查字典,他們似乎習慣于老師的講解與告之,如何調動他們自覺解決學習中看似簡單卻決非簡單的問題,今后看來得想些法子了。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