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7-09 10:22:27 下載試卷 標簽:教師 名師 教材 思維拓展
前不久,有幸聆聽了兩個工作組成員分別執教的《艾滋病小斗士》,收獲頗多。我認為這種以工作組開展的同課異教的研究方式很有實效,這一活動充分體現“智慧分享”的理念。這四位執教者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通過真實的課堂情境,展示了他們獨特的教學風格和智慧,聽課老師的智慧也在研讀文本、觀摩思考中悄然生成……
一、教學風格自成一體
M5的課堂簡約輕松,以理促思。課伊始,引出安南的話,以“一個普通的黑人男孩死亡后,為什么引起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高度評價?”這一貫穿整篇文章的重要問題把學生帶入文本的情境之中。這一問題,猶如一塊小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使學生的心中輕輕蕩漾起一圈圈漣漪,閱讀期待由此生成。又如:學習第五——八節時,先抓住“軒然大波”進行重錘敲打,引導學生從側面體會小恩科西“斗偏見”的不易,為下文凸顯恩科西是“小斗士”埋下伏筆;然后讓學生仔細讀這三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體現恩科西是小斗士的三件事,劃出表現恩科西心聲的句段。縱觀這三節,信息量較多,老師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從看似零亂的信息中迅速抽出有用的信息進行精讀體悟。沒有過多的分析、評論,但精練得當、突出主旨,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靜靜地感動著。
殷、曲老師的課堂細膩自然,以情感人。可能是性別的優勢吧,她們的心思和情感特別細膩。無論是字詞的教學,還是對恩科西悲慘遭遇的渲染,以及巧用多媒體感悟恩科西與病魔頑強抗爭的精神,每一個環節可謂考慮得極為細致周到。她們用飽含深情的語言激蕩著學生的心靈,步步深入又分寸準確地體驗并演繹著文本豐富的深層信息。置身情感的磁場,感動的情愫在學生心中,不,也在我們聽課者的心中悄然流淌……
由他們的課堂,我聯想這一現象:當今教育界名師輩出,我們常常很虛心地學習并模仿名師的課堂,但總覺得有些高不可攀。個中原因,除了名師們都有豐厚的文化底蘊做支撐,他們還都以各自獨特的教學風格贏得大家的青睞。而這種風格是他們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意識地磨練而成,我們是無法輕易模仿的,否則就是邯鄲學步。由此想到,我等平凡之輩在借鑒名師智慧的同時,可否根據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二、文本處理殊途同歸
俗話說:教無定法。這四堂課很好地詮釋了這句話的內涵。同樣一篇課文,兩個工作室老師在不同理念的指引下,呈現出了不同的文本處理方式,但都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1.字詞教學
耿銀輝老師首先出示了三組有關聯的、但較難讀的詞語讓學生練讀;然后出示“纖弱、虛弱”讓學生結合文本中具體的語言環境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最后出示第三組詞語:“悲慘遭遇、坦然面對、頑強抗爭”,讓學生再讀課文,利用這三個詞語理清文章的脈絡、用簡潔的語言地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整個流程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理解到運用的學習過程,符合學生的學習規律。
殷櫻老師對生字新詞的處理則同中有異。她首先出示了四組有意義關聯的詞語,學生正確認讀后,重點指導“孕”字的書寫;然后出示兩組詞語——“痛切與悲痛”、“纖弱與虛弱”讓學生進行比較;最后出示文中涉及到的四個外國人的名字,并讓學生結合文本用一兩句話概括這些人物的特點。整個教學流程是針對學生的學情精心設計的,扎實有效。
2.體會恩科西是“斗士”的教學。
這一環節的處理,蔣岳慶老師抓住兩條線索引導學生向縱深推進:恩科西斗偏見,斗病魔。具體的處理方式,上文已涉及。
曲曉紅老師則讓學生借助真實可感的錄像及圖片資料和文本中恩科西與病魔頑強抗爭的語言去體驗艾滋病對恩科西的摧殘,體驗恩科西面對病魔的勇敢表現。尤其是多媒體的適時運用,很好地拓展了文本的空間,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
3.教材的拓展處理
學文結束后,蔣老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拓展練習:
恩科西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不是 ,而是 。
洪戰輝面對窮困的生活,不是 ,而是 。
殷雪梅老師面對飛馳而來的小汽車,不是 ,而是 。
海倫.凱勒面對 ,不是 ,而是 。
……
以上練習既深化了文本的中心,又不露痕跡地指導學生在具體語境中學會了對關聯詞“不是……而是……”的準確運用。
曲老師的設計更為匠心獨運:
出示:恩科西去世以后,約翰遜媽媽喃喃地說:“孩子,你已經跑完了自己的比賽,你盡力了。你喚起了許多人的愛心和理解,也給艾滋病患者帶來了希望。孩子,我為你感到驕傲!你是位英雄!”
恩科西的同學說:“ ”
恩科西的老師說:“ ”
恩科西的病友說:“ ”
……
練筆要求:(飽含淡淡的憂傷的音樂響起)
請選擇其中一個角色把你想說的話寫下來。
這個練筆設計中恩科西養母的話,對中心的提煉既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真實而又全面的評價,配上哀而不傷的樂曲,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在這里,曲老師充分利用文本的“缺口”和可供“再造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想象寫話的訓練,內化文本語言,真正動心動情。至此,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水乳交融于一體。
兩個建議:
一、如何真正分享文本?我認為,我們可能要到教材中去“淘金”,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文本中的資源,引導學生與課外搜集的資源進行有機整合,為凸現重點,突破難點服務。如:對艾滋病的了解,學生僅僅概述搜集的相關資料,還不能觸動內心。其實,《艾滋病小斗士》一文中許多文字中都隱含了艾滋病的相關信息,在學生課前查閱了艾滋病的資料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再到課文中許多散亂的信息中去深入了解。如死亡率很高;通過母孕傳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免疫系統嚴重破壞,生命無比脆弱,隨時可能死亡,最終會被艾滋病病毒折磨而死,可以說,艾滋病是“超級癌癥”、“世紀殺手”;人們歧視艾滋病病人……細讀文本,這些信息隱含其中。
二、教師的智慧體現在課堂細節的處理上。當教師對文本有透徹、準確的把握后,應該采用何種有效的手段,通過哪些教學細節很好地實施自己課前預設的理想教案,達到預期目標?我想,這也是我們每個語文老師該思考的問題吧!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