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的改革者來庫古之謎
來源:網絡 2009-07-08 21:46:12

斯巴達是領土面積最大的希臘城邦之一,它的國家制度也很有特色。早在荷馬時代的初期,南侵的多利亞人便把伯羅奔尼撒南部的斯巴達作為他們盤踞的重要地區,他們經過很長時期才完全征服了這里的原有居民,到公元前 9世紀末開始建立國家。據說,建國之初斯巴達由于有一位名叫來庫古的偉人主持國政、訂立法制,才逐漸形成了其特有的國家制度,這就是傳說中的來庫古改革。來庫古是否確有其人?對于這個問題,古代作家和現代學者都爭論頗多。
目前來說比較流行的一個看法是:斯巴達制度如此完整嚴密,看起來在其立國之初確實有像來庫古這樣的立法者來為之規劃;但是又要看到,所謂來庫古改革中包含的各種制度是植根于多利亞族固有的傳統,因此它們的影子也或多或少的在其他多利亞人的城邦中可以找到;而且它 們在來庫古之后數百年間不斷得到加強和補充,后人托古改制,把不少較晚時期才有的東西也歸于來庫古名下,從而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按這種觀點,來庫古大約在公元前825 至800年間推行了他的改革。
更有意思的是,來庫古宣稱他改革的基本思想是從德爾菲的阿波羅神諭中獲得的,從而為改革披上了神圣的光 彩。這個神諭就是后人稱為《大瑞特拉》的文件,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句話:要為宙斯神和雅典娜女神建立神殿;要組成新的部落和選區,建立包括兩位國王在內的三十人的議事會,并按季節召開民眾大會;議事會向大會提建議并宣布休會;公民們都可以參加大會并有決定的權力。實際上,來庫古改革的措施比這幾句話可是要完備得多。首先,組成了新的部落和選區。這意味著用國家組織的戶籍原則取代氏族組織的血緣原則,標志著來庫古改革宣告了斯巴達國家的建立。接著,就國家的政治制度做出了各項規定。這是具有立憲意義的斯巴達國家的根本法,是很有特點的。例如,把兩位國王(雙王制是斯巴達特有的傳統) “包括”在議事會內,實際上等于剝奪了王權,因為包括之意是把國王也看成議事會的成員而非領袖,他們也同其他成員一樣每人只有一票之權,而議事會本身則變成了氏族貴族的會議。除兩位國王職位世襲以外,其余二十八名議事會成員分別由各個胞族推舉,由民眾會(亦稱公民大會) 以歡呼方式通過, 只有六十歲以上的公民(實為貴族)才能當選,任期終身。只有議事會才能向民眾會提出議案及解散大會。參加民眾會的公民表面上說有 “決定之權”,其實只能對議事會提出的候選人和各項議案以歡呼表示贊同,不能發表異議和討論,更不能自己提出議案,民眾會形同虛設。斯巴達的議事會叫吉羅西亞,還有另一官方名稱叫“國王和長老”(中文亦譯稱元老院),因為它的成員除國王外都是長老。它實際上是掌握城邦實權的貴族會議。
來庫古還設立了五名監察官,均由吉羅西亞提名、民眾會歡呼選出,當然均是屬于貴族及其親信之流。這時的監察官還不像以后那樣重要,其職責只是監督公民“刮凈胡須、遵守法律”,即在保證執行來庫古立法的同時,特別 注意青年公民的風紀與體質鍛煉。為此,來庫古搞了一套最具特色的制度:要求青年公民一律過軍營般的集體生活,整日操練,隨時聽命出征。
為了讓斯巴達公民完全脫離生產專搞軍事操練,國家便在經濟方面提供一些保證,把全國土地按戶分給公民,世襲占有,但不得買賣;土地上的勞動者由被征服居民變成的國家奴隸擔任。據說斯巴達最初是在征服拉哥尼亞地區、攻陷希洛斯城后,使所有被征服者淪為農業奴隸的,這些國有奴隸就以希洛特為名。這樣一來,斯巴達人就可以全力從事軍事活動了。由此可見,這套制度的目的是為了保持斯巴達奴隸制國家的武力,以便對內鎮壓對外作戰,而斯巴達人卻美其名曰“平等人公社”,每個剝削希洛特的斯巴達公民都自居為平等人。應該說,這套制度在來庫古立法中只具雛形,它日后由于鎮壓希洛特的需要而進一步強化甚至僵化起來,遂使斯巴達在希臘各城邦中獨具一格。不管真實與否,改革措施的推進無疑為斯巴達城邦的強大奠定了重要基礎。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