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 正文
2009-06-28 20:03:06 下載試卷 標簽:蘇教版 語文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認識草原的特點。
2、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3、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課時重難點:
1、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體會草原的自然風光。
2、有感情地背誦課文,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品味積累課文中優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幻燈片)請同學們看這幅畫: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什么地方才有這樣的景色?(草原)
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就是第十六課《草原》(板書課題)
在學習課文以前,請聽蒙古族歌手給我們帶來的嘹亮的草原牧歌,請大家結合圖畫欣賞。
(播放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以及草原風光圖)
剛才我們欣賞了一首動聽的歌曲,聽著這樣的歌,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畫面?
聽著這優美的歌聲,看到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我的心和你們一樣已飛到那遼闊無垠、風景如畫的草原。如此迷人的草原風光,課文哪一部分作了詳細描繪?(第一部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部分。
二、研究學習
1、請同學們聽老師讀第一段課文,在聽的時候,請大家閉上眼睛,在腦海中勾勒畫面,聽完后,告訴同學們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教師范讀)
2、學生交流,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交流板書:天空 明朗 可愛
草地 一碧千里
小丘 馬 牛 羊
3、同學們回答得很好,在聽的時候展開了想像的翅膀。翻開書,認真讀這一部分,畫出不認識的字和不理解的詞語。
(學生自讀,教師巡視)
不理解的詞語先讓同學們自己解決,重點指導理解勾勒、渲染、翠色欲流的意思。
勾勒:用線勾邊。
渲染:用顏色直接涂抹。
讓學生到黑板上用粉筆演示勾勒與渲染的意思。
過渡: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發現了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并通過查找工具書相互作了解答,掃清了閱讀中的“攔路虎”,這種學習方法很好。現在同學們比賽讀,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情感。
(學生富有激情地朗讀課文)
現在比一比,看誰讀得好。
三、研讀課文
1、現在,請同學們推選一位讀的最好的同學來讀第一段,他讀的時候,其他同學拿出一支筆來,一邊聽,一邊看,一邊想,手里還要一邊畫。畫什么呢?看看作者,除了寫自然風光外,還寫了哪些內容。
2、評價指名讀得怎么樣?
3、交流不是直接描寫草原風光的句子:
幻燈片出示:
“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在這種境界里,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4、第一句話,他說他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他的愉快,這句話告訴我們:作者要——高歌(板書:高歌)。第二句話,和它相對應的,他想干什么?能概括一下嗎?(板書:低吟)
什么是高歌?什么是低吟呢?
過渡:作者先是想高歌一曲,后來又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感。如果把這兩個抒情的句子調換一下位置,我們先“低吟”后再“高歌”行不行?請你再次字字入目地讀第一自然段,想為什么?
同桌之間先交流。
全班交流
教師總結:不能換。因為開頭寫高歌,是第一次看到草原,作者非常興奮,所以想高歌一曲。后面他看到了非常美的景色,覺得很舒服,所以想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好像在回味一樣。
作者為什么總想高歌一曲,以表示滿心的愉快,出示草原的天空以及文字:那里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作者內心的激動與興奮之情。
5、學習草原美景
過渡:是什么樣的景色讓作者沉醉其中呢?誰來讀一讀草原美的句子?指名讀。
(1)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一碧千里”什么意思?為什么說草原是一碧千里?
你還知道哪些形容“綠”的詞語?
“并不茫茫”指什么?(草原雖遼闊,但能看得清楚)
這樣的草原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誰能讀好這句話?
過度: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置身于那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中了。草原是美的,它又美在哪兒呢?
(2)出示: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A“小丘是美的”美在哪兒?你能讀出小丘的柔美嗎?自己試著讀讀 指名讀
B“羊群是美的”美在哪兒?
讀了這句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這一句作者巧妙地運用了比喻,將 比作 。
這樣的比喻好在哪里?
你能讀出作者的喜愛之情嗎?指名讀——齊讀
小結:是呀,在作者的眼里,普通的小丘是柔美的,熟悉的羊群也是美麗的,讓我們再次飽含喜悅之情領略草原美麗的風光,齊讀草原美景。
出示: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里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
6、體會作者的感受
欣賞了草原美景之后,作者有什么樣的感受呢?
學生交流
出示: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在這種境界里,就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
為什么“連駿馬和大牛都有時候靜立不動,好像回味著草原的無限樂趣”也是寫作者愉快的心情?(對景物的感覺跟人的心情有關)
練習用“既……又……既……又”造句
五、總結
同學們,雖然很多同學都沒有真正到過內蒙古美麗的草原,但今天我們的心已經到過了,感受到了,讓我們再一次美美地聆聽那草原的贊歌,在歌聲中結束今天愉快的草原之旅!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評析:教學一開始,教師通過出示草原美景,播放美妙的音樂,引起學生學習本課的濃厚興趣,為上好課做了很好的鋪墊。文中“勾勒”、“渲染”兩個詞語是專業術語,學生不容易理解,教師通過在黑板上演示,讓學生很好地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在學習草原美景時,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再現語言文字所描繪的形象,顯示語言文字的內涵,傳達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進一步體會草原美麗的自然風光。在課堂結束時,教師再次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在歌聲中結束教學,使整堂課充滿情趣。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