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秘史》(一)
來源:網絡 2009-06-17 16:44:19

內容簡介:80年代未以來,臺灣問題逐漸成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關注的熱點;90年代,一股分裂逆流又從臺島興起,國外某些勢力也推波助瀾。為何臺灣與祖國統一進程緩慢?為何外國人對臺灣一彈丸之地垂涎三尺?《臺灣秘史》將通過一個個前所未有的臺灣故事解開您心中的謎。
史海鉤沉1
血的光復收回臺灣,是早在1943年中、美、英開羅會議上決定的。臺灣的李敖先生曾說過這么一句意味深長的話:“國民黨在開羅會議上不要東北港口的主權,可是卻要臺灣的主權,國民黨真有遠見!它能趁早要到個以供逃亡的島誰說國民黨沒有遠見!”更能體現國民黨“遠見”的,是在其與斯大林打交道時的表現。在《雅爾塔密約》這一出賣中國利益的條約簽訂后,當時的國民黨政權當然也是極其反感的。于是便有了蔣經國與斯大林的對話。斯大林問前來交涉的蔣經國:“你們外蒙古,為什么堅持不讓它獨立?”蔣經國回答說:“你們應當諒解,我們中國人堅持八年抗戰,就為了把失地收回來,今天日本還沒有被趕走,反而把這么大的一塊地方割讓出去,豈不失卻了抗戰的本意?我們的國民一定不會諒解,會說我們“出賣了國士”;在這種情形下,國民一定會反對政府,那我們就無法支持抗戰,所以我們不同意外蒙古并歸蘇聯政府。”蔣經國侃侃而談。斯大林面色嚴峻,似乎邊聽邊在思考。等蔣經國一番話說完,過了好一會,這位老練的政治家才不緊不慢地說出了一句話:“倘使你的國家有力量,我自然不會提出要求。今天,你沒有這個力量,還要講這些話,就等于廢話。”好一個厲害而傲慢的斯大林,此時,在他腦子里,國際主義早就拋到九宵去外,民族主義支配了他的行動。斯大林根本不把蔣經國放在眼里,兩人的會談不歡而散。蔣介石無奈,只得吞下了斯大林的苦果,以換取兩方的利益,第一當然是臺灣、滿洲歸還中國。第二層目的則易為一般人察覺:他要蘇聯在今后的國共戰爭中保持中立。蔣介石這一政治物碗與當年的“曲線救國”毫無兩樣。臺灣到手了。蔣介石頓感心里有了地。我們很難確切地說出蔣介石為什么騍臺灣如偏愛。我們只能從一些史實中找出一些思考的線索。據陳啟文的《宋美玲傳》記載,孫中山早年曾告誡蔣介石:;“內戰不出灣。外戰不出川,大陸局勢越緊張,臺灣地位越重要。”當然,孫中山當年是針對蔣介石與軍閥作戰的內戰而講的“內戰不灣”。不過,在蔣介石眼里,這條原則地通用的。蔣介石在逃臺前曾去過一次臺灣,僅僅一次。也就是這一次,蔣介石對孫中山先生的話有了更深的體會。那是1946年10月間的事。蔣介石偕夫人宋美玲于21日到達臺灣,參加臺灣光復一周年慶祝大會。25日,大會召開。兩天后,蔣介石在臺北召開記者招待會。在回答記者問及的赴臺觀感時,他異常興奮地說:“臺灣尚被共黨分子所滲透,可視為一片凈士,今后應積極加以建設,使之成為一模范省......”
史海鉤沉4
陳儀于1945年10月24日由上海虹橋機場飛抵臺灣,在機場送行的有顧祝同、湯恩伯、戴竺等人。
陳儀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時,歡迎場面熱烈浩大,比何應欽在南京受降時都毫不遜色,足證臺灣同胞對重歸祖國的熱烈向往。他當時并沒有住進離總督府不遠的總督邸(現今臺北賓館),而住進南昌街臺電日本社長住宅,且將總督公開讓老百姓游覽。
10月25日,在臺北中山堂正式舉行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儀式,陳儀休表中國戰區最高統帥受降。參加受降儀式的還有臺灣本省籍代表林獻堂、杜聰明、嚴萬傅等代表,有美軍聯絡官柏德爾及新聞記者共250人。
日軍缺陷代表安藤利吉在投降受領證上簽字。
陳儀隨即向臺灣和全世界廣播:“從今天起,臺灣澎湖列島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國政府主權之下次。此一極有意義之事實,本人特向奔走相告,歡欣鼓舞,互相慶祝,村村戶戶張燈結彩,能宵歡慶,家家點香燃燭,祭祀祖宗,將臺灣回歸祖國的喜訊告慰先人。
10月26日,臺北市各大專院校學生及界人士數萬人,再聚集于中山堂慶祝臺灣光復,會后舉行全市大游行,自早到晚,歡慶隊伍絡繹不絕,獅舞龍燈的傳統表演,抒發了臺胞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11月3日,臺灣省行政公署公告臺灣法制原則:中國一切現行法律適用于臺灣,日氫時代的一切法律、法令一律廢止。行政公署正式行使職權,廢止日據時期的五州三廳制重新規劃為九個縣、九個省轄市和宜南、花蓮港兩個縣轄市。
1946年1月12日,中國政府正式宣告:“臺灣人民系我國國民,由于敵人侵略致使喪失國籍,茲國土重光,其原有中國國籍之人民自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25日起,應即一律恢復我國國籍。“從此,臺灣同胞在事實和法律上都恢復了中國國籍,回到祖國懷抱。
陳儀要大展宏圖了。
陳儀與沈仲九一道,制訂了建設臺灣為“模范省“的大政方針。本來,陳儀選擇的”合伙人“不是沈仲九,而是許壽裳。
陳儀從日本留學時代就跟魯迅和許壽裳有深交。鰨過太出名,因此這里略過不談。許壽裳,字季紳,浙江紹興人。在日本留學時(1905-1909年)加入中國革命同盟會,編過革命先鋒雜志《浙江潮》,并在此時期與魯迅、陳儀訂了深交。東京高等師范學校畢業回國后,應蔡元培的邀請,和魯迅同就教育部職,并兼任北京大學等校的教授。
史海鉤沉5
從首席長官陳儀到軍、局有特權的軍政官員,無不大肆利用特權貪污盜竊。如陳儀、葛敬恩私吞60公斤黃金的“臺灣黃金案”;專賣局長任維均吞沒鴉片的“白蟻吃掉70公斤鴉片案”;還有貿易局長于百溪吞沒接收物資數千萬元;臺北縣長陸桂祥吞沒公款達億元等大貪污案等等。見此情景,群情激怒。
臺灣財政亂,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公定米價已漲7倍,肉價亦長40倍以上”,實際上漲指數更是煤米“漲240倍及430倍”,“糧漲790倍,鹽長1600倍”,于是農村破產,百業停頓凋落,數十萬工人失業。于是號稱糧食局庫的寶島大鬧米荒,因斷炊而全家自盡之事廛有所聞,各地發生搶米風潮……。
以陳儀為首的軍政官員懼怕臺胞的民主運動與大陸“返饑餓”、“反內戰”的民主運動相結合,竟承襲日本殖民者的衣缽,對臺胞進行政治壓迫和專制統治。國民政府頒布的“臺灣省行政長官組織大綱”授予陳儀獨裁大權,規定“行政長官于職權范圍內,得發署命令,并得制定臺灣單行條例及規程。”東儀集軍團、行政、立法大權于一身,他以“長官公署”名義頌“人民團體組織臨時辦法”,下令宣布解散“人民協會”等各民主團體,限制臺灣人民俯結社的自由,并不斷迫害進步人士。
上行下效,那些驕奢淫逸的士兵和達官貴人的親朋,也趁機發“洋財”、“撈油水”,甚至將自來水龍頭也擰掉賣錢。他們還狐假虎威,專橫跋扈,歧視臺灣同胞。買東西不給錢,蠻橫無理,甚至隨便打人罵人。更有甚者,蔣介石為了支持內戰,竟將臺米、臺糖和煤炭調運大陸,又強近臺灣青年征調大陸參加內戰。冷酷的現實,使臺灣從歡迎的沸點急轉直下降為冰點。臺胞萬萬想不到“前門剛直走了狼,后門又竄進了豬”。
1946年,臺灣省所征稅款提高了58倍,據說有一位老人向稅務官質問:“你們把清朝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50年的稅金,都一起向我們要嗎?”當時在臺灣流傳的一首打油詩,正是蔣介石國民黨集團動收臺灣的真實寫照:
臺灣光復,歡天喜地;四大家族,搶天動地;貪官污史,花天酒地;警察蠻橫,昏天黑地;人民痛苦,怨天憂地。
更有人形容當時的情形是“狗去肥豬來”。日本侵略者是狗,貪官們成為肥豬。
臺灣人民再也不能空容忍腐敗的政府了。柴已干,只等火星閃起。
火星終于閃起來了
相關文章
- 小學1-6年級作文素材大全
- 全國小學升初中語數英三科試題匯總
- 小學1-6年級數學天天練
- 小學1-6年級奧數類型例題講解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練習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奧數知識點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教案匯總
- 小學語數英試題資料大全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末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級語數英期中試題整理匯總
- 小學1-6年語數英單元試題整理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