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 小學資源庫 > 教案 > 小學數學教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 正文
2009-05-11 13:28:39
教學內容:教材14頁例3
一、素質教育目標
1、使學生學會分步解答含有四個已知條件的三步應用題,在理解數量關系的基礎上明確接替思路,掌握接替方法。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
3、結合內容滲透思想教育。
二、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從新舊知識的生長點出發引出新課,運用知識遷移,指導學生學習新知。
2.引導學生試算,掌握計算方法。
三、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分析理解題目的數量關系,確定求某個問題需知道哪兩個直接條件,進而確定解題步驟。
2.教學難點: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根據問題補充相應的條件并列式2.改(3)為下面習題。
新鎮小學三年級有四個班,每班40人,————。三年級和四
年級一共有多少人?
這道題要求三、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必須知道哪些條件?缺少什么條件?
要求學生直接補充四年級人數。列式,分步解答。
(二)探究新知
有個學生是這樣補充的條件,同學們看一看,這道題你能不能解答呢?
如果能解答,該怎樣解答呢?
出示例3:
(通過補充條件的練習,自然引出例題,可使學生容易建立起三步計算應用題與一步、兩步計算應用題間的聯系,進而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1)、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分析與復習題的區別和聯系。
(補充了兩個條件,有四個已知條件,所求問題沒有改變。)
(2)、問:要想求“三、四年級共多少人”,應該知道哪兩個條件呢?
三年級有多少人?四年級有多少人?
(3)、讓學生自己解答。
(4)、想一想,如果把上題的問題改成“三年級比四年級多多少人?”該怎樣解答?
4.反饋練習:“做一做”第2題。
(三)、鞏固發展
1.練習四第1、2題
先討論分析解題思路,再獨立解答。
2.投影出示下圖情景,分組根據圖意補充條件,分別組成一步、兩步應用題,并請其他組口頭列算式解答。
菊花和芍藥花共有多少盆?
(通過此題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三步計算應用題與一、二步計算應用題間的聯系,深化對數量關系的理解。)
(四)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總結解三步應用題的解答思路及解答方法。
六、布置作業
練習四第3題
七、板書設計(略)
教學內容:教材15頁例4
素質教育目標:
1、使學生借助線段圖能夠理解簡單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并會用兩種方法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靈活解題的能力。
3、滲透數形結合和事物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掌握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分析并理解三步應用題的解題思路。
教學過程:1、根據條件補充問題,使之成為一道三步計算的應用題。
(1)、請說說解題的思路和相應的算式。
(2)、這道題還可以怎樣解答?
2、教學例4:
出示例題
(1)指名讀題,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2)借助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
想一想:根據題里的條件,前面的線段圖該怎樣修改?所求問題在線段圖上怎樣表示?
討論題:
(3)比較兩種方法哪種比較簡便。
3、引導概括
解答應用題不但方法可以不一樣,而且計算的步驟也不相同。有的三步題可以用兩步來解答。這樣使計算變得比較簡便。所以解題時應該注意選擇合理、簡便的方法進行解答。
4、綜合與應用:(課件)
5、板書
教學內容:教科書例5及第19頁“做一做”,練習五第1、2題。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三步計算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
2.能分步解答較容易的三步計算應用題。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類推能力、分析比較能力。
2.培養學生理解應用題數量關系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滲透事物間相互聯系的思想。
(四)美育滲透點
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內在聯系的邏輯之美,提高審美意識。
二、學法引導
指導學生運用已有經驗,合作學習、討論、試算,感知算理和計算方法。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應用題的數量關系。
教學難點:確定應用題的解題步驟。
四、教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等。
五、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練習:(出示口算卡片)
56×2+5678×4—78
168—17×4100—100÷5×3
2.復習題:
讀題,分析解題思路。
提示:要想求出“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四年級栽樹棵數怎樣求?為什么用“56×2”,你們是根據哪句話這樣求的?
學生獨立解答、訂正。
(二)探索新知
1.利用投影片改復習題為例5。(課件演示)
(抓住復習和例5的聯系點,設計了復習題,為學習例5做好鋪墊,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
2.讀題,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
討論:你認為這道題的關鍵句是哪一句?
(教師在“五年級栽的比四年級總數少10棵”下面畫出曲線。)
3,怎樣用線段圖表示題中的數量關系呢?
引導學生畫線段圖。
4.根據線段圖和題意,討論思考:
要想求出五年級栽樹多少棵?必須先知道什么?你是根據什么這樣說的?為什么?
啟發學生:“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能直接求出來嗎?解答這道題,第一步求什么?第二步求什么?第三步求什么?
(通過線段圖,從直觀到抽象,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5,通過交流匯報,確定解題思路,教師板書小標題,再讓學生直接在書中填空,指定一名學生板演。
形成板書:
四年級栽樹多少棵?
56×2=112(棵)
三、四年級一共栽樹多少棵?
56+112=168(棵)
五年級栽樹多少棵?
168—10=158(棵)
答:五年級栽樹158棵。
6.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例5的解題過程,解答這類題時應注意什么?
抓住關鍵句理解數量關系,依據關鍵句確定數量關系,確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并分步解答。
引導學生觀察:在解題過程中,56這個已知條件用到了幾次?分別是在求什么時候用的?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解答應用題時,有的已知條件不止用一次,具體怎樣用,要根據題目內容確定。
7.反饋練習:教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
同桌討論,關鍵句是哪一句,再根據題意確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確定2-3名學生匯報討論結果。然后再讓學生分步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三)、鞏固發展1、“做一做”第2、3題。
同桌每人選一題,互相說一下這道題的關鍵句是什么,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然后獨立完成。
2、練習五第1題
先畫圖表示數量關系。
(四)、課堂小結
回顧本課學習內容,指出這類應用題是三步計算應用題,還是兩步
計算的應用題
板書課題:
進一步明確:解答此類應用題,要抓住關鍵語句,明確數量關系,通過分析關鍵語句確定的數量關系,明確解題步驟。
提示同學:有的已知條件在解題時不止用一次。
六、布置作業
練習五第2題
七、板書設計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奧數網微信
ID:aoshu_2003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中考網微信
ID:zhongkao_com